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現代政府愈來愈像商業公司

時間:2018-06-12 03:15:56來源:大公網

  現代化無疑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增強了發達國家的綜合國力,但同時帶來許多問題。其中最難解決的是,所有現代政府都愈來愈像一間商業公司。商業公司的存在,是為了牟利,而且要年年不斷的牟利。政府亦然,最注重的是每年經濟都有增長,經濟競爭力是上升還是下降。大多數商業公司並不重視員工是否得到應有薪酬,或他們工作得是否快樂,除非這可以增加公司的利潤。許多政府亦不如以往的重視分配是否公平,以及社會公義是否得到伸張。

  更有甚者,在1990年代開始的全球化浪潮下,政府控制資源分配的能力,愈來愈弱。無他,新科技令跨國公司規模愈來愈龐大,積累的財富愈來愈驚人,政府愈來愈難控制這些公司。二戰結束初期,許多政府靠向富人抽較重的稅,向市場競爭失敗者派發福利,如失業救濟、退休保障、免費教育等等;窮人也可過有尊嚴的生活,其子女可以靠努力讀書而有上進機會。然而,隨着數碼科技抬頭,資本、財富可以輕易全球走,政府要抽重稅嗎?公司即遷冊往低稅率地區。勞工福利好,工資高嗎?公司和工廠可搬往低工資的地區!

  貧富鴻溝愈來愈大

  論科技創新,熟悉市場運作的商業公司,可以比政府投入更多資金做研究、發展和創新。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高端芯片、納米和物料科技、醫療和藥物甚至往外太空火箭,斥資研發的都是財雄勢大的商業公司。現代經濟走向知識經濟時,知識就是權力,跨國大公司掌握了最先進的知識、數據和科技,以及龐大的財富時*,政府還可以控制它們嗎?(作者按:*蘋果電腦擁有25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遠多於英國政府或英倫銀行,94%都存在海外,逃避美國政府抽稅。)

  昔日政府可通過稅收「鋤強扶弱」,減少貧富懸殊和不平等。如今,不少政府根本沒有能力這樣做,尤其是經濟增長靠大企業或幾個行業支撐,政府可能反過來仰它們的鼻息!現時,當全球10%人口擁有90%財富,富人會演變成新的特權階級。貧富愈懸殊,不平等愈嚴重,窮人會有仇富心理,富人恐懼社會動盪。貧富之間的鴻溝愈來愈大,兩者自難有共同目標、共同感受,甚至共同倫理道德標準,社會就不可能和諧,亦無法不撕裂。現今,不只香港,幾乎全球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或多或少都要面對社會撕裂的問題。踏入21世紀,民粹主義抬頭,排外情緒高漲,貿易戰一觸即發,其故在此。

  城市人變「新遊牧民族」

  現代化本來就強調經濟優先,現代化社會本質上就是個「唯利是圖」的社會。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正是21世紀全球化城市人的寫照。新一代已成「新遊牧民族」,那裏教育水平高,便往那裏留學。那裏經濟騰飛,便往那裏工作。那裏生活舒適,便往那裏移民!城市天天變,十年人事幾番新,昔日面貌隨風而逝,「新遊牧民族」怎會視生於斯,長於斯的城市為故鄉呢?是以有學者說,現代化的城市人是失根或無根的人!   撰文:博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