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在經歷多起「斷交」打擊後可謂身心疲累,儘管華府近日不斷傳出關於「美台關係升溫」的「好消息」,包括美方有意派遣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把包裹式的軍售方式改為「個案審查」、美國航空公司遵照美國政府的要求不把台灣標註為中國領土等,但似乎也無法慰藉台當局嚴重受傷的心靈。早前有美國媒體抱怨,特朗普政府簽署了一系列「友台」法案,但為何台灣社會卻不領情?答案其實很簡單:美國愛台灣一次,台灣就會受傷一次。為什麼台灣方面會史無前例地在一個月內連失兩個「邦交國」?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蔡政府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失去「外交休兵」的默契;另一方面,也是對華府打「台灣牌」還以顏色。所以,在某種程度,台灣被「斷交」是拜美國政府所賜。難怪島內輿論把特朗普政府比喻為「恐怖情人」了。
這兩年華府向台當局送出的「大禮」主要是「加強官方往來」和「提升軍事合作」兩方面。今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鼓吹美台所有層次官員互訪,意圖實質化「美台官方關係」,而下周美國在台協會台北內湖新館落成,外界高度關注美方是否會派高官訪台參加落成典禮。此外,去年12月特朗普簽署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將評估美台軍艦互訪的可行性以及支持在西太平洋進行美台雙邊的海軍演習等。目前雖未有美艦訪台的消息傳出,但據說美方今年曾考慮派航母通過台灣海峽,或者恢復美國海軍船隻周期性通過台灣海峽。美軍方此舉的目的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近年中國大陸航母「遼寧」號曾航經台灣海峽,對島內「台獨」勢力形成強大的心理震懾。而華府意欲派航母通過台灣海峽,無非是向中國大陸「示威」、給台灣「壯膽」。但對台當局而言,「膽子」沒有「壯起來」,反倒是「膽戰心驚」。因為中國大陸必不會坐視華府向「台獨」發出錯誤訊號,定會作出反擊,而屆時台灣「邦交國」名單上不知又會少了幾個。
近來台灣「友邦」扎堆訪台:拿到「60天內共同規劃海地經濟發展、基礎建設」承諾的海地總統莫伊茲前腳離開,非洲唯一「友邦」伊斯瓦蒂尼(斯威士蘭)國王姆斯瓦蒂三世後腳就到,準備與當局商談合作計劃。所謂「合作」,不過就是索取金援。而且伊斯瓦蒂尼是台灣方面在非洲碩果僅存的「邦交國」,「身價」恐怕比海地高多了。面對這一個又一個無底洞似的「錢坑」,蔡政府如何高興得起來?台灣社會又怎會對華府感激涕零?畢竟「美台關係提升」也不能當飯吃啊,而且美對台軍售,不也是把台灣當成搖錢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