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輿論常抱怨台灣有「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如今又多了「一缺」:缺「友邦」。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台不過兩年,已失去四個「邦交國」,尤其這個月更是一下子就丟掉兩個,而且這股「斷交潮」沒有停止的跡象,猶如骨牌效應,一個個棄台而去。連台灣方面也不得不承認剩下的18個「邦交國」與台灣的關係皆面臨嚴峻考驗。但蔡政府不僅沒有認真反省為何「國際空間」越來越小,反而叫囂「不會再忍讓」,展開所謂「報復」,嚴審大陸官員赴台交流,擺出一副「誓不低頭」的姿態。看來,兩岸關係將由「冷凍期」進入「熱對抗」,而且隨着台灣「邦交國」數字直線下滑以及年底地方選舉迫近,台灣方面的「動作」將會越來越多。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大陸方面的籌碼和方法多的是,定會讓台當局「受教」。
兩岸關係從國民黨馬英九政府時代的和平發展變為今天的水火不容,歸根到底是因為兩年前島內政黨輪替,再次執政的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毀掉了兩岸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互信以及聯繫溝通機制。對於台當局依然不願放棄「台獨」黨綱,而且加快「去中國化」步伐,大陸方面怎會坐視「台獨」勢力恣意妄為?其實,大陸方面不是沒有給過蔡政府機會,但蔡政府一意孤行,拒絕回答「未完成的答卷」,而且「行政院長」賴清德多次公開宣揚「台獨」,擺明就是一條路走到黑。而大陸方面也對蔡政府不再抱任何希望,該出手時就出手。民進黨政府無法出席世衛大會以及史無前例地一個月被兩個「友邦」拋棄,都是當局自作自受的結果。
民進黨一直以為,它在島內搞「去中國化」、搞「台獨」,大陸方面奈它不何。這種想法何其天真和幼稚。「台獨」勢力最想要的無非是獲得「國際承認」,但大陸方面不斷限縮台灣「國際空間」,正正擊中「獨派」死穴。所以蔡政府在被「斷交」後才會惱羞成怒、氣急敗壞。另一方面,大陸出台31條惠台措施,給予台企、台胞與大陸企業、大陸居民同等待遇,把台企、台胞視為一家人,從感情上拉近了與台灣同胞的心靈距離。
蔡政府日前批評「大陸打壓」。這真是「說對了」。蔡政府搞「台獨」,大陸方面當然要「打壓」了。「台獨」勢力越囂張,大陸「打壓」的力度就會越大。
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統一攸關中國核心利益,大陸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