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對接大灣區【廣西篇】/灣區研發廣西造 科技產業闢新路

時間:2025-05-14 05:02:38來源:大公报

  圖:在灣區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與廣西的區位、資源、生態等優勢互補之下,兩地正探索形成「大灣區研發—廣西製造—東盟市場」的合作新模式。圖為2024年9月在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先進技術展區拍攝的智航載人飛碟飛行器。\新華社

  編者按: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總書記明確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在多個重要場合,總書記也強調要加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今日起大公報推出《對接大灣區》系列報道,講述廣西、貴州、江西、雲南等省份如何充分挖掘自身稟賦,精準對接國家重大部署,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發揮輻射帶動力,彰顯責任擔當與共進力量。

  一輛滿載採用8疊代封裝工藝芯片的貨車,駛出廣西天微電子有限公司廠區,通過賀州東融高新產業園區大門後,加速駛向粵港澳大灣區。

  綿延的珠江水系將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相連。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發開放,把廣西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戰略腹地。

  當前,來自灣區的近3000家企業,分布在廣西賀州、梧州、南寧等地,利用灣區的資本和技術優勢,結合廣西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土地資源優勢、人力資源成本優勢,形成「灣區研發廣西製造,灣區接單廣西發貨」的產業新模式。\大公報記者 蘇徵兵

  多年來,廣西和灣區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眾多灣區企業把廣西作為重要投資目的地,加快產業布局、加大投資力度,充分用好廣西各方面優勢實現新發展。

  芯片企落戶 填補半導體產業空白

  「公司的芯片設計在深圳進行,芯片封裝及測試則在賀州進行,這樣的研發生產模式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廣西天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董彬說。

  該公司是深圳市天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廣西賀州投資的全資子公司,項目二期投資超過10億元,佔地110畝,已建立集成電路設計中心、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基地、半導體設備研發及製造基地。自2019年落戶賀州後,填補當地半導體產業空白,成為賀州科技創新標桿。

  如今,賀州成為集團核心生產基地,綜合運營成本較沿海降低10%。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產值增長30.5%,發展良好,賀州產業化基地目標年產值超10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目前除了維持國內和韓國、台灣訂單,還積極探索東盟銷售新渠道。

  灣企下單 廣西報關直發非洲中東

  近年來,廣西主動對接大灣區建設,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給企業便利、給人們信心、給發展賦能,抓產業、引項目、促發展成效日益顯著。

  距離天微電子所在東融高新產業園區不遠的鍾山電子信息產業園內,剛從香港採購轉運過來的京東方、惠科等頭部面板液晶屏大板,正在廣西浩創智能自動化無塵車間,被切割成手機、學習機以及車載中控的液晶屏。

  廣西浩創智能負責人林元志透露了將生產基地從深圳遷至廣西賀州的考量。他表示,賀州廠房租金是深圳的一半,加上稅收優惠和靈活用工制度,企業綜合成本顯著降低,每年節省數十萬元。

  林元志透露,今年計劃新增生產線,目標產值2-3億元,產品除供灣區外,還有直接由賀州報關,發往非洲、中東及印度等地。林元志介紹:「傳音、三星等品牌的部分售後維修,依賴我們的供貨。」

  港企生產管理 引領對標國際化

  同在鍾山電子信息產業園,總部在香港的恆源電子(賀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有30多年歷史,聚焦高精度雙面多層PCB和PVC電路板的港資企業。負責人黃偉超介紹,港企的管理方式,是對標國際一流管理標準,賀州公司從2024年9月投產,不到半年時間,已完善ISO9001和1400標準體系。實施精細化巡檢系統,每道工序進行實時巡查,拍照上傳管理系統,確保品質可控。這套國際通用的「計劃─執行─檢查─改進」企業管理的標準,在廣西有引領示範作用。

  該公司的客戶包括IBM、捷普、保時捷等國際品牌,90%產品出口歐洲,由賀州生產、香港出貨。去年第四季度產值2000多萬元,今年計劃產值1.2億元。黃偉超說,廣西土地、人力成本低於珠三角,員工80%為原廣東團隊遷移,薪資對標廣深,但生活成本更低。

  賀州市鍾山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葉佐添介紹,園區內來自灣區的企業有34家,已在區內形成聲學產業鏈、顯示產業鏈和配套產業鏈,部分企業服務華為、小米等終端品牌。

  「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水平存在梯度差距,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將給廣西高質量發展以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廣闊空間。」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表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