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王賡武著作《更新中國》,由歷史角度反思中國現代化
中國常常是全球不同政客、學者激辯的焦點,近百年以來不同立場人士都試圖重新定義中國。辛亥革命之後,帝國讓位於民族國家的概念,中國人開始尋求現代身份,重新設計政治體系並重新書寫歷史。一代一代的國家領導人力圖通過工業文明和科學,並融合優秀傳統,來更新中國。王賡武的《更新中國》(香港:商務印書館,2016年),是一本由歷史角度反思中國現代化的書籍,嘗試重新書寫百年來中國歷史的進程。
中國歷史各階段都是對不斷變化的條件的特定反應,當然也反映出中國為跟上時代變化而作出調整的適應能力。現在,全球現代性已經成為普遍而不可避免的趨勢,中國因此需要再次改變。其中,關於文明、帝國和民族的觀念也在被現代化。1984年,隨着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所宣導的全面開放,人們對文明及文化現代化兩個概念的興趣迅速恢復,出版了大量着作。對外開放對當時一代人來說如久旱甘霖,目睹現代文明的嶄新變化令人振奮。同時,內地人民看到香港,甚至部分東南亞國家的華僑,都已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建立了自己的價值體系。王教授希望,中國的領導人能夠創造性地回應,全球範圍內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致力建立一種全體中國人都認同的和現代的文明。
本書由理念的層面探討中國現代化的過程,先回顧了中國近代以來的發展,再提出個人的觀點。在〈前言〉中,王教授認為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對其反思中國文明的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當我將兩書一同閱讀的時候,發現兩位史學大師級人物對中國現代化精闢見解,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