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國防軍事教育需新思維新方法

時間:2018-04-20 03:15:50來源:大公網

  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 鄧 飛

  我一直覺得(但從未寫文章提過,止步於不同場合口頭上分享),國防軍事教育的內容,不能僅僅是軍姿軍操、整理內務和射擊訓練,就算把六套軍體拳全部教了,甚至把特戰隊、偵察兵專用的軍體拳都公開教了學生,那又如何呢?不是說這些不重要,而是要強調一條:國防軍事教育,本身也是屬於教育和教育學範疇內的分支,因此也必須按照教育學原理和教育的規律來檢視國防軍事教育的內容。

  比方說,凡教育教學,都講教學目標(知識、技能和價值觀),那麼國防軍事教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應該(因應不同年級學生)包括什麼知識、技能和價值教育?目前在本地的國防軍事教育,基本上就是通常說的軍訓營或軍事夏令營之類,內容就是軍營生活加軍事體育,想達到什麼教育目標?

  旨在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其中一個目標當然是提升國民身份認同,這屬於價值教育目標,但生活+體育,真的足以有效達成這個教育目標?何況尚有知識和技能呢?科學教育有科普,歷史文化教育有歷史文化常識,其實都是一種普及化教育的理念。那麼國防軍事教育的普及化工作呢?僅僅限於軍營生活+軍事體育就夠了?

  例如,近日中國海軍在南海展開大規模的檢閱,有不少媒體文章都詳細介紹參與這次檢閱的所有艦艇的類型、型號等,如果我們從軍事教育的角度來看,至少要包含以下的內容:

  不同的艦種有什麼不同的作戰用途與功能?

  相同的艦種但不同的型號,又有什麼區別?

  上述不同戰艦類型與型號,如何組成一個在功能上彼此互補合作從而能發揮最大作戰效能的集體?

  例如,為什麼航母是以作戰群而不是單一航母來作戰?

  上述內容不可能純粹作理論講述,必須結合戰例說明,才能真的起到適當的普及教育效果。

  有戰例說明,推而廣之,就是戰史軍史教育了!從教育學角度來看,這也是歷史教育的一個分支組成!

  光是開放軍營參觀,當然有強烈的現場震撼感。但如果沒有像上述所說的一定程度的軍事常識和軍事歷史知識作鋪墊,再強烈的震撼感,也只是一種類似於條件反射式的淺層視覺審美而已,本質上與看見一些非常宏偉的建築物所產生的心理震撼,其實沒什麼區別,震撼不等於多了對觀賞物的了解。

  軍事生活、軍事體育、軍事審美,這些都需要,但不能僅僅有這些,卻忽略了對軍事科技和軍事歷史作適當的知識普及,後兩者的教育含金量比前三者多得多,所能起到的國民教育的效果,也肯定大多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