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傳媒學子親手點燃上栗小型煙花,對煙花製作工藝有更深入了解。\大公報實習記者宋安昕攝
「哇!真的可以自己放耶!」在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的江豐煙花城堡下,當工作人員將一根根造型新穎的「情人傘煙花」交到香港同學們手中時,人群中爆發出驚訝與興奮。對於在香港長大的新一代年輕人而言,煙花爆竹管制十分嚴格,親手點燃一支煙花,幾乎是只存在於電影或想像中的場景,如今親身體驗,實在感到驚喜。
來自香港教育大學的嚴鈺儀同學小心翼翼地將點火器觸碰引線,「情人傘」逐漸旋轉起來,火花「滋」地一聲迸發,在黃昏暮色中灑下點點金光。她笑着說:「在香港,別說放煙花了,連賣煙花的地方都找不到。小時候看電視裏的煙花,覺得好浪漫,今天終於親身體驗到了,還親自過了一把癮,感覺像圓了一個小小的童年夢想。」
港生:對小小「火光」多了敬畏與理解
現場氣氛瞬間被點燃,歡笑與喝彩持續蔓延。然而,這份快樂並非純粹的獵奇與刺激。剛剛在上栗花炮博物館裏上了一堂「煙花課」,同學們對手中這小小的「火光」多了一份敬畏與理解。「參觀完生產線,看到嚴格的溫濕度監控,才知道煙花背後有這麼多科技和安全保障。」嚴鈺儀分享道:「現在拿着它,感覺就不一樣了。我會想,它的藥劑配方是不是環保的?它的紙筒是怎麼做到阻燃的?這不僅是一個玩具,更是一件濃縮了歷史、科技和匠人精神的工業藝術品。」
而萍鄉上栗焰花爆竹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文軍則給出了詳細的解釋。他說:「因為環保問題,我們現在正在研發一種無硫的微煙的發射藥。大家可以看到原先放煙火的時候有很多煙,而且裏面含有大量硫。硫會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會影響空氣,現在我們研發的這個叫做惰性碳,碳基的一個發射銷裏面不含硫,且是煙霧,煙霧就會減少50%以上,而且成本可以降低40%。」
了解了這麼多關於煙花的原理,又親手體驗體驗,這讓書本上的知識變得立體可觀。這束短暫而絢爛的火花,在香港學子心中點燃了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新思考。當我們回到香港,看到維港上空的焰火時,心中浮現的,將不僅是璀璨的畫面,還有上栗工匠們的智慧和努力,以及這段親手「玩火」卻更懂得「惜火」的珍貴回憶。\大公報實習記者戴清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