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綜述/平安度黑雨 完善地區治理見成效

時間:2025-08-07 05:01:27來源:大公报

  在8月5日歷時超過11小時的黑色暴雨下,香港廣泛地區遭受暴雨肆虐,市民的生活和出行受阻。面對極端天氣,政府部門、區議員、關愛隊、義工和市民共同展現了香港社會團結互助的力量。政府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迅速啟動,科技與人力齊發,多名政界人士表示,今次香港成功應對黑雨,與政府近年來積極改革,善用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完善地區治理後社區內各方的通力合作,把災後損失降到了最低。

  各部門緊急協調應變

  自8月4日深夜起,政府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便投入運作,實時監察全港情況,協調各項應變措施。渠務署與天文台緊密聯繫,於當晚10時35分啟動緊急事故控制中心,派出180隊共620人的緊急應變隊伍,並動用多部強力排水機械人,包括三部「龍吸水」,主動巡查及處理柴灣、黃大仙等過往易水浸地點。

  在道路和交通方面,路政署、新界及市區緊急控制中心和運輸署持續運作,針對受影響區域如南區、大埔、西貢等地的山泥傾瀉或水浸路段,迅速清理淤塞,優先開通主要幹道,並與公共交通營運商密切溝通,確保公交盡快恢復,減輕市民出行的不便。

  土力處測試AI預報塌山泥

  土力工程處處長張偉文昨日表示,處方由去年5月開始,當雨勢達至某個位置時,會透過天文台在局部地區發出山泥傾瀉特別提示;科技方面,處方今年正試驗兩套人工智能(AI)預報系統,而初步見準繩度有所提高及具成效,希望透過這幾場暴雨,年底會再檢討成效。

  路政署總工程師(新界東)林啟文表示,署方周一(4日)全天共收到超過480宗個案,其中水浸佔四分之一、30多宗為塌樹、10多宗為坑洞個案。署方已派承建商到坑洞道路作臨時處理工程,希望最遲今日可完成所有臨時維修。

  民建聯離島支部主席祝慶台向《大公報》指出,5日上午大嶼山雨勢頗大,8時左右大量雨水湧入嶼南道,路面無法行駛,在羅屋村段有少量山泥傾瀉,造成道路擠塞。警方及渠務等政府部門緊急出動,一小時便將積水清理,至中午12時斜坡也處理完畢,路面交通恢復通車。

  在這場暴雨中,社區力量亦令人感動。西貢景林邨景櫚樓,因大雨導致電錶房入水,約490個單位及升降機受影響,關愛隊和區議員即時關注,逐層上門探訪,派發乾糧;大埔區高田磡村和白田崗村之間的行人橋因暴雨倒塌,林村谷關愛隊與民政專員上門探訪獨居長者,送上乾糧和樽裝水,讓長者感受社區溫情。

  葵青區議員郭芙蓉介紹,4日晚上天文台發出黑雨信號前,和宜合道熟食亭、近寶星中心附近突然爆水喉,大白田西關愛隊義工第一時間到現場了解情況,水務署緊急維修組、渠務署、警方等到場處理。她說,關愛隊義工都是當區居民,因此在應對緊急情況時很有優勢。5日早上馬路上多個渠蓋被水沖開,關愛隊都及時發現,報告渠務署處理,確保了行車安全。

  地區與部門合作解困境

  西貢區議員陳志豪認為,完善地區治理後,區議員或關愛隊成員在極端天氣時可以及時發現水浸等問題,並聯繫相關部門或管理處跟進;與此同時,團隊可以自行協助清理雨水渠附近有可能導致淤塞的垃圾雜物,方便後續工作展開,並幫助有需要的居民。

  「這次黑雨警告不僅測試了我們社區的應變能力,也凸顯了地區協作的重要性。」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指出,雖然暴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透過社區內各方的通力合作,得以將損失降至最低。

  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今次香港成功應對極端天氣,背後與當局應用了不少科技產品有關,例如受到市民稱讚的「龍吸水」機械人,加快了低窪地區的排水。期望政府總結經驗,積極為港引入合適治水的神兵利器,以加強香港抵抗極端天氣的能力。\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