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行政院長」賴清德號稱民進黨的「明日之星」,甚至被視為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接班人」。倘若這些傳聞屬實,不禁要為台灣社會捏一把汗。賴清德身居廟堂之高,本應為民謀福祉,但他自接掌「行政院」後卻不務正業,多次標榜自己是「台獨工作者」,又聲稱「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兩岸關係已因民進黨當局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而陷入僵局,賴清德頻發「獨論」無異於火上加油,加劇兩岸關係緊張。大陸方面於2005年制訂的《反分裂國家法》已明確提出,「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賴清德一再宣揚「台獨」,難道是要挑起台海戰事嗎?
去年9月賴清德以「救星」的姿態上任「行政院長」,綠營人士無不期待他能挽救蔡英文跌跌不休的民望,但事與願違,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持續低迷,賴清德的民望也只剩三成多,正是「小英崩盤,賴神不神」。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意外。
對於蔡政府最為人詬病的年金改革、「一例一休」等政策,賴清德上任不僅無法平息爭議,反而引起更大的民怨:一位反對削減退休金的退役將領在示威運動中不幸墜樓身亡;「一例一休」又引發過勞疑慮。
至於照護員抱怨薪資太低,他卻要照護員抱着「做功德」的心來工作。當局不思如何改善基層民眾的低薪問題,卻反過來要民眾把低薪看作是「做善事」,怎能不能引發民怨?
賴清德在民進黨聲名鵲起,並非是靠出色的民生政績,而是因為其「獨」性十足。早在擔任台南市長時,他就把自己營造為「台獨急先鋒」: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調整高中課綱,去除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台獨」內容,他是民進黨籍縣市長中第一個抵制馬政府新課綱的地方首長;三年前「二二八紀念日」,他又開「第一槍」,宣布拆除全市校園的蔣介石銅像。而台南正正是民進黨「鐵票倉」,賴清德的一系列「獨」行獲得深綠陣營的「青睞」。有「獨派」大老曾明言:蔡英文做一任,下一任讓賴清德接班。
由此不難理解,賴清德明知拋出「台獨論」會觸怒大陸方面,但仍毫不忌諱,一方面是向深綠陣營投桃報李,另一方面更是為了掩飾政績不彰,轉移施政不力的焦點。不管賴清德耍什麼伎倆,「台獨」終歸是死路一條,是不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