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文化無高低 傳承即共享

時間:2018-04-01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王黎光為全球音樂院校校長交流季主持開幕式

  他為中國音樂學院提出「承國學、揚國韻、育國器、強國音」的辦學理念,他屢獲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諸多大獎,他走遍五十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采風,他創辦「中國樂派高精尖創新中心」致力弘揚民族文化。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期間,他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提出「以全國鄉鎮文化館站為依託建立全民美育體系」的提案,在會場內外引發強烈共鳴。

  他是全球音樂教育聯盟主席、中國音樂學院院長、著名作曲家王黎光。他說:「中國傳統文化一定要與時俱進,與現代文化相結合,還要與世界文明相互借鑒、吸收。」

  文化回歸 留在村落

  「文明有先後,文化無高低,少數民族不代表弱小,都有着歷代數輩繁衍生息不斷淨化梳理而來的文化積澱。」王黎光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如果整個中華民族都能根植於自身文化、並從中自然流露出一種自信的話,那麼這個民族將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戰勝的,而且一定在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做出最偉大的貢獻。

  在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實地走訪、采風、調研中,常聽到人們鼓勵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孩子說:「大山裏的孩子,要走出來。」對此,王黎光提出質疑,「為什麼人要走出來,為什麼文化不走進去呢?」他認為,現在的大學擴招政策一方面讓窮困地區的孩子有了更多出山求學的機會,但他們受過教育之後,生養他的地方卻依然貧窮,「人走出來了,家鄉卻一如往日。」他強調,如何讓文化回歸、留在村村落落,才是文化傳承的精髓所在,「一定要把文化帶到山裏去,在山山水水中塑造文化,讓那裏的人幸福快樂地在文化中繁衍生息,才是將文化傳承、文明共享的關鍵一環。」

  繁榮鄉村 留住人才

  他認為,文明應該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樣,星羅棋布地點綴在人類文明當中,讓文化走到最邊緣的角落,讓當地也能身體力行地感受到文化傳承的底蘊,讓山區變得更加文明、更加富裕,才是真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

  他對記者引述了一篇印象十分深刻的報道:該文中的主人公常年在外打工,卻發現全年中只有當自己享受家鄉春節民俗生活的時候,才是最幸福的,啟發於此,他便決定留下來開發具有土家族風情的民俗村,並號召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家,一起構建民族特色旅遊文化,現在已是小有名氣的景點,被譽為現實世界的「桃花源」。

  王黎光笑着說,同樣是山、同樣是水,人們眼中的景色卻變了,「將特色文化植入進來,山水彰顯出的文化價值也賦予了山村更多功能,農民還是那些農民,卻也不是那些農民了。」「不經意間的瞬間很美,身邊的故事或許就很圓滿,千萬不要只顧着遠方的風景,卻忽略了眼前的美麗。」他說:「讓文化走進山區,建設當地、繁榮鄉村,留住人才、傳承特色,這才是文化建設的根本,也是習總書記強調的青山綠水也是金山銀山的概念。」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