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狗年。據學者的研究,狗可能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一萬多年前,人類養了幼狼。狼是群體動物,幼狼在人類社會中長大,學會與人相處、合作,且忠心可靠,逐漸馴化成家犬。至今,狗仍是用處最多的家畜。作為寵物,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懂得逗人歡笑,可以守門口,解慰人的寂寞,有些狗還會守護嬰兒和小孩。
此外,狗可以當導盲犬,帶領失明人這裏去、那裏去。在南、北極的冰天雪地,狗拉雪橇,比汽車還快而且可靠,還可抱着取暖。有些狗可協助醫治患病的小孩和老人,鼓舞病人的生存意志。狗經過訓練後,可當警犬,憑超凡的嗅覺發現毒品、爆炸品以及追蹤罪犯。獵人靠獵犬找尋和追蹤獵物。賽狗可用以賭博。狗還可以訓練去表演跳火圈等等的雜技。
生物中,只有人類會養寵物。生物之間會共生,例如珊瑚與海藻、卡搭蝦與蝦虎魚、牛背鷺與水牛等等。共生的動物互相依靠,「各取所需」,沒有誰主誰僕、誰照顧誰。也許大家會質疑:YouTube不是有許多一類動物照顧另一類動物的錄像嗎?被視為天敵的貓與狗、貓與雀,竟在主人家中成良伴,令人嘖嘖稱奇。
港25萬住戶養貓狗
回顧歷史,早在1654年,倫敦已有一頭獅子「收養」了一隻小羊,並公開展覽,收費給人參觀,觀眾都認為是「大自然的奇跡」。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培養了大猩猩收養小貓;肯尼亞一頭無父無母的河馬,竟與160歲的巨龜為伴。更神奇的是,有科學家曾將18頭剛出世的小貓,交由鼠「撫養」。其中六貓長大後,竟不與鼠為敵,還十分依戀「鼠媽媽」哩!這些都是真事,彷彿卡通片裏的情節!
不可忘記,上述的真事只發生於動物園、實驗室、野生動物保護區、國家公園或家庭內。有關動物都由人類飼養,已經馴化,由於不用狩獵,早已失去了野生動物的攻擊性。何況,不同種類的動物一起嬉戲玩耍,不等於強的一方當弱者是寵物。動物有沒有「寵物」的概念,頗成疑問。
近二、三百年,英美及西方的城市人,興起養寵物的風氣,逐漸普及到其他國家地區。養寵物,代表某國家地區的人,經濟發展到「衣食足」乃至富起來的階段。香港人和內地人,都是富起來才流行養寵物。今時今日,養寵物已成現代性的標記。擁有和鍾愛寵物,才算是現代人。善待動物,才算文明!其實,寵物已成消費品,跟名表、時裝、皮包、高跟鞋等並無質的分別,不在乎有多實用,只在乎寵物的身份象徵、滿足情緒的需要等等。貴婦狗也許根本不懂守門口、家貓也許根本不會捉老鼠,在富裕的現代城市裏,一般家庭根本沒有老鼠可捉。
香港地少卻人口稠密,其實不適合養寵物。可是,和許多經濟繁榮的國家地區一樣,香港人愈來愈愛好養貓貓狗狗,甚至雀鳥、魚、龜、蜥蜴……等等。根據統計處2010年的調查,全港有10.6%(約24.9萬)住戶養貓狗。要不是許多私人住宅、公共屋邨,都不容許養貓狗,相信養貓養狗的住戶會多兩、三倍!
撰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