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陽青雨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獵場》總製片人張靜/被訪者供圖
由東陽青雨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姜偉執導、編劇的電視劇《獵場》,首次聚焦內地獵頭行業,並以此為背景,描繪小人物的精神世界與救贖,折射商海沉浮,人性掙扎。東陽青雨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獵場》總製片人張靜接受記者採訪時,詳述製作經驗和心得。
「我與姜偉合作二十年,曾擔任他的多部作品,如《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潛伏》、《借槍》等的出品和製片。」一談起這位合作夥伴兼好友姜偉,張靜就打開了話匣子:「我和他都喜歡嘗試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所以我們選擇拍攝獵頭行業故事,因為優秀人才總有多個公司爭取,誰都想將人才收歸自己麾下,故過程又與潛伏十分相似,都需要不能暴露真實想法,需要悄悄見面。」
說到前期工作,張靜表示起初想要找一個年齡偏大的知名演員出演鄭秋冬,後才將角色年齡定到二十六歲到三十六歲的青年演員,而最終敲定胡歌則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她亦透露,姜偉執導拍戲時,善於挖掘演員生活中與角色本身的相通點,實現角色與演員融為一體。
雖是講述一段又一段獵頭故事,她並不擔心離觀眾太遠:「其實職業術語只是包裝,核心依然是小人物成長。」張靜說。正因為是描述小人物的人生軌跡,劇集開篇必不會光鮮亮麗,故開播初,她也聽到了一些觀眾的質疑,譬如獵頭精英鄭秋冬竟然是一個耍嘴皮子的演說家形象,其初戀羅伊人明明有男友白力勤(祖峰飾),卻在他病危時與鄭秋冬再續前緣雲雲。但伴隨之後的漸入佳境,收穫肯定的聲音越來越多,就連企業家李開復都提及劇中講到自己的案例是真實存在。
面對質疑和肯定,張靜都坦然處之,在她看來,劇中的鄭秋冬讓觀眾感受到了一個與以往不同的胡歌,他不再是《仙劍奇俠傳》中的李少俠,亦不再是掌管江湖大幫的梅宗主,也不再是超級特工,而是從落魄中崛起,並遇到挫折、背叛和謊言的普通人,「這也符合姜偉的風格,只有將主角打入最底層,才能令其有更廣闊的上升空間。」
入行二十年,張靜將製片人比喻為獵頭:「從事製片人工作,好似做一個獵頭,選擇演員時,腦海中有劇本和角色形象,正如每個公司都有他們崗位要求的條件,然後在這個框架內,讓合適的人做最合適的事。」此外,她認為對於一個影視公司而言,啟用原創劇本與改編IP並非一對矛盾體,因為投拍電視劇是一項創意產業,多元發展方可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