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故著名導演蜷川幸雄,於一九八○年執導了莎翁四大悲劇之一的《馬克白》,並索性將劇名定為《蜷川馬克白》,可見該版本與導演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蜷》劇載譽來港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舞台被布置成一個傳統的日本神龕,台口裝置了幾扇摺門。演員將摺門打開,劇情便隨之開展。關上摺門,觀眾透過門上紗窗,隱約間看到巫婆預言,以及鬼魂作祟,甚至是軍隊互相廝殺。《蜷》劇以日本傳統風格演繹莎劇,櫻花零落,蕭瑟淒美,盡顯大師導演手法。
台北當代傳奇劇場來港演出《等待果陀》,保留了原著的結構和精神,國語翻譯本亦見神采。兩個流浪漢以傳統戲曲的丑角行當登場,將角色的形象展現得活靈活現,角色的特徵和個性都沒有走樣。全劇具備戲曲形態,但是內容和表演都能超越地域,具有寰宇精神。各位演員展示了現代舞台的表演風格,各人身懷技藝,唱做唸打樣樣皆能,同時互相合作發揮充分默契。吳興國身兼導演及演員於一身,在葵青劇院的舞台展現了藝術家懾人的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