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隨着人口老化,本港將面對住屋、家居照料人手安排的多種挑戰
嶺南大學林文比較政策講座教授 莫家豪
醫療技術日益進步,香港人口的預期壽命延長。1981年,男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為72.3歲,女性為78.5歲,至2015年上升為男性81.4歲,女性87.3歲。隨着預期壽命的增長,預測未來50年香港人口愈趨老化。根據人口老齡化有關研究指出,人口老化對社會帶來不少挑戰,有統計數據更顯示在2064年時,本港長者人口數目將佔總人數逾三分之一,平均預期壽命為男性87歲,女性92.3歲。
人口老化帶來種種挑戰
隨着人口老化,本港將面對患有慢性疾病人數不斷增加的狀況,根據有關統計,超過半數65歲或以上人士患有以下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及中風,這趨勢將無可避免加重基層醫療系統的財政負擔。此外,本港正面對家庭結構的轉變,家庭住戶平均人數由2000年的3.3人降至2015年2.9人;女性勞動人口亦不斷攀升,過半女性投入勞動市場,這趨勢將無可避免削弱傳統家庭的支援功能,亦顯示非正式照顧服務的供應將會顯著減少。
長者青年同任健康大使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近年獲賽馬會支持,推動「跨代樂頤年推廣計劃」,此項計劃在2017年開始,為期三年,並得到鄰舍輔導會,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屯門健康城市協會有限公司,屯門醫院及仁愛堂協理。計劃致力於發起年輕中學及大學生,參與跨代共融,與長者義工結合成推廣大使隊伍,走進屯門及元朗社區,尤以老年服務中心,老人院及相關老人服務機構,藉這批長者及年輕人結盟的「健康大使」,在社區內向長者推行社康教育,身體檢查,及促進長者的身心及社交健康。計劃焦點集中在預防長者跌倒及認知能力退化,並促進長幼溝通,達至長幼共融。
推廣長者樂頤年是針對本港不斷人口老化趨勢,藉此建立社會上對「老齡化」及「長者」有更清楚的觀念,創建年齡友善社區,喚起市民對長者身心及社交健康的關注,加強社會各界在基層醫療系統中的角色,並在基層醫療護理的設置下促進長者身心及社交健康,建構共融社會。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在近年暑假開始有關社區健康推廣活動,有超過200名長者及青年組成健康大使,在屯門及元朗區推廣「健康耆年計劃」,受服務者逾350人。有關計劃將繼續推動下去,期盼加強地區基層健康,護理服務及健康教育,以預防方法協助長者減少患上慢性病,藉推廣健康耆年之道,透過均衡飲食及健體活動助長者「樂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