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空天獵》鏖戰正酣

時間:2017-10-19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空天獵》的定位接近一般商業大片

  空軍電影《空天獵》把解放軍最新的殲-20、殲-10C、殲-11等戰機以及預警機、無人機等,展示在銀幕上,這種拍攝方法,也算是跟上了國際影壇的標準做法。/行 光

  如果沒有《戰狼Ⅱ》內地票房大賣的效應,像《空天獵》這樣以內地軍旅為題材的電影,恐怕較難有機會在香港作商業公映,就算女主角是范冰冰這樣的一線明星,也很難吸引本地片商的注意。把最新的軍事裝備放進商業大片這種軟銷軍隊形象的做法,十分常見,不算荷里活那些層出不窮的大片,連日本電影《新哥斯拉》,也把日本自衛隊所有現役裝備都拿來招呼哥斯拉了。

  惡鬥恐怖分子

  《空天獵》的故事講吳迪、亞莉、巴圖等空軍的頂級飛行員,在通過層層考核之後被選進了名為「霸天狼」的秘密團隊,接受更嚴格的訓練。

  此時,位於中亞的某國發生叛亂,曾經是吳迪戰友,如今退伍成為民航機師的浩辰和當地的中國人員一齊成為人質,恐怖分子掌握了包括彈道導彈在內的各種大威力武器,而中國空軍應該國要求發動的第一次攻擊,也被對方的防空導彈所挫敗。為了救出人質,化解導彈危機,霸天狼必須出盡渾身解數……

  關於空戰,若有空軍參與製作的電影,無疑有些固定的情節,像是驅逐外國軍機這樣的橋段。《空天獵》最有趣的地方是,它像《戰狼》第一集那樣,把主角放進了一支精英部隊之內。而霸天狼這支精英部隊,除了戰鬥機飛行部隊之外,相關的特種作戰、戰場營救等分隊,也包含其中,這樣除了可以呈現更豐富的戰鬥場面之外,也讓女主角可以有大展身手的機會。

  有趣的是,雖然採用了接近《戰狼》的故事框架,即軍隊內組成精英團隊,解決境外恐怖分子勢力的套路,《空天獵》還是有着中國空戰電影長久以來的傳統母題,例如僚機與長機之間的緊張關係,第一男主角往往是僚機的駕駛員,而非開長機。要擔任長機駕駛員往往是戲劇矛盾的所在。這條線索,從六十年前的《比翼長空》已經開始了。印象之中,歐美日的空戰電影,都少有在這點上着墨,而更多強調的是飛行員的個人英雄主義。

  另一方面,六十年來如何呈現空戰,同樣也是有某種形式,都是通過空中格鬥以及各種飛行動作來表現。由《比翼長空》中用航炮的早期噴射戰機,到《空天獵》一片中用上相控陣雷達,格鬥導彈的最新戰機都如是。當然,就算是荷里活空戰片,也往往是這樣處理,因為畫面好看。但像片中高潮一幕,兩機對撞的場面,就更像是港產動作片多過一部空戰片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幾年前的《殲十出擊》強調先進行超視距空戰,然後才是近距格鬥,就有實感得多。

  具備商業元素

  《空天獵》其實更接近一般商業大片的定位(那個中亞某國的各方人馬都講英語),配樂找來《鄧寇克大行動》的Hans Zimmer,有着走向國際的姿態,而不是傳統八一廠出品的空軍電影。也因為如此,電影有很多商業化的處理,像是男女主角的愛情線之類。而傳統上,空軍電影以訓練為重,實戰不多(就算是荷里活經典《壯志凌雲》(Top Gun),訓練也佔了頗大篇幅),《空天獵》也變成了大半部電影都在真槍實彈的開戰,展示了各種最新的戰陣。另一方面,冷戰之後反恐戰爭的興起,也讓戰爭片有了和恐怖分子、僱傭兵之類武裝團夥交戰的選項,少了製造銀幕假想敵的煩惱。

  從軍事迷的角度來看,電影裏各種最新戰機的呈現,其實有點浮光掠影,細節甚至不如《殲十出擊》,例如座艙內部、雷達操作的界面這類涉及機密的畫面,當然更是沒有。不過這也情有可原,以筆者觀影的經驗,有呈現這類畫面的電影,好像只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北越電影《河內女孩》,它直接拍攝了SA2地對空導彈的操作情形,這可是當時的現役系統!或許,當年北越方面覺得在美軍電磁壓制之下,這個系統已經價值有限,上鏡無妨。話說回來,《空天獵》也很少呈現電磁作戰的情況(《戰狼》倒是很強調這一點),是因為保密還是編導的忽視,就不得而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