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點評威尼斯得獎作/王 勛

時間:2017-09-15 03:16:03來源:大公網

  圖:《水形奇緣》講述清潔女工愛上人魚怪物

  上周開幕的第四十二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跟往年一樣是北美最矚目的電影界盛事。今年選映的影片雖然比過往稍為減少,但仍不乏萬眾期待的新作,而荷里活一眾明星仍落力撐場,其中包括愛瑪史東(Emma Stone)、班尼迪甘伯巴治(Benedict Cumberbatch)、占基利(Jim Carrey)、艾莉芬寧(Elle Fanning)、安祖蓮娜祖莉(Angelina Jolie)、謝茜嘉謝西婷(Jessica Chastain)及安德魯嘉菲(Andrew Garfield)等,星光熠熠。

  其實威尼斯影展每年的舉行時間,總比多倫多電影節早一星期,但筆者選擇到多倫多而非威尼斯,原因乃多倫多的選片比威尼斯還要多,加上在威尼斯揚威的佳作大多會在多倫多作北美首映,並且會有多部來年的奧斯卡話題作在此試映,因此更是一舉兩得。今次先討論幾部在剛閉幕的威尼斯影展的得獎佳作,下篇再談即將面世的荷里活矚目作品。

  金獅獎作品略嫌過譽

  墨西哥導演哥連慕迪多奴(Guillermo del Toro)一向擅長拍攝魔幻特技題材,從一鳴驚人的《魔間迷宮》(Pan's Labyrinth)到荷里活科幻鉅製《悍戰太平洋》(Pacific Rim),已多次展現其非凡鬼才與駕馭能力,今次以《水形奇緣》(The Shape of Water)奪得威尼斯影展最佳電影金獅獎,成就可謂更上一層樓。《水形奇緣》故事發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冷戰時期,美國政府找到人魚怪物並進行秘密研究,卻被一名不懂說話的清潔女工遇上,兩者迅即成為同病相憐的知心友,及後更互生情愫,於是她決意從研究中心將怪物拯救出來,不料卻危害了自己的性命。

  影片的製作無疑上乘,盡顯哥連慕迪多奴的獨有本色,無論攝影、美術甚至音樂設計等,都一絲不苟,卻欠創意與神采,未見突破之處。故事橋段套路熟口熟面,就算是角色性格與場面設計,均予人童話(fairy tale)感覺,童心滿溢卻略欠深度,威尼斯方面頒予大獎未免有點過譽。不過近年「墨西哥三傑」,包括《飛鳥俠》(Birdman)導演艾力謝路依拿力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及《引力邊緣》(Gravity)的艾方素卡朗(Alfonso Cuaron),皆在奧斯卡金像獎取得佳績,今次可算是哥連慕迪多奴超越其餘二人的好機會。

  以色列導演再斬三兩

  曾於二○○九年憑首作《黎巴嫩》(Lebanon)奪得金獅獎的以色列導演森姆茂茲(Samuel Maoz),事隔八年的第二部作品《狐步舞》(Foxtrot)同樣出眾,為他摘下威尼斯影展的評審團銀獅獎。《狐》片雖離不開戰爭題材,但在敘事手法與場面設計上均花盡心思,時而幽默,時而細膩,是一部震撼且動人的佳作。

  影片圍繞以色列一個中產家庭,導演一方面呈現兒子在前線百無聊賴,卻隨時命懸一線的日子;另一方面則展現家中父母收到兒子戰死沙場的消息,傷痛欲絕。茂茲在《黎巴嫩》中將場景集中在一輛坦克之內, 已見其導演技巧之高明。今次看似平凡不過的戰爭故事,轉折與驚喜卻接踵而來,導演可謂信心十足,執導起來得心應手,帶引觀眾在輕鬆與沉重的情緒間遊走,過程中毫不突兀,絕對是水準之作。

  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甜蜜國度》(Sweet Country)由澳洲導演華域科頓(Warwick Thornton)執導,以西部片類型講述一九二九年間發生於澳洲北部的種族衝突。當地的白人與黑人原本生活融洽,並無高低人種之分,可是當自命清高的白人從外地而來,不諳當地文化,狗眼看黑人低,便無可避免引起殺戮。導演處理手法冷靜有致,將地域文化衝突拍出準繩與張力,在今年多部以西部作題材的作品中,尤其突出。

  演員獎得主各有千秋

  老牌法國女星夏綠蒂藍萍(Charlotte Rampling)在二○一五年憑《緣來他不夠愛我》(45 Years)奪得了柏林影展的最佳女主角獎,今年又以《漢娜》(Hannah)一片奪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短短兩年內竟連下兩城,不知會否在不久的將來再取走康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獎,來個遲來的大滿貫呢?

  《漢娜》是意大利導演安德利亞巴拿路(Andrea Pallaoro)的第二部作品。他不以傳統形式敘事,反以大量留白與極少對白,觀察發生在漢娜身上的生活瑣事,如搭車上班、女傭工作、戲劇綵排等,讓觀眾從各種蛛絲馬跡,慢慢組織她的過去與心事,逐步了解這個平凡不過的人物。影片足以讓藍萍細水長流地表演獨腳戲,奪走最佳女主角獎絕對實至名歸。

  最佳男主角獎則由《羞辱》(The Insult)的巴勒斯坦演員卡米艾巴沙(Kamel El Basha)奪得。影片算是小事化大的極致,男主角是一名巴勒斯坦籍工頭,因一次爭執羞辱了一名黎巴嫩居民,二人皆不肯讓步,終於工頭忍不住出手打人,令他們要對簿公堂,更因律師火上加油,令一次普通不過的羞辱事件,差點引發嚴重的種族仇殺與政治危機。導演從一宗尋常小事,檢視種族間的歷史傷痕,透視潛藏心底的仇恨,說明化解仇恨要從個人開始。本片其實充滿商業元素,導演勝在不扮高深,踏實地拍出戲劇張力。兩位男主角表現不相伯仲,高下難分,評審團頒予男主角獎給其中一位,筆者認為是對電影的一種肯定,多於男主角的個人殊榮。(上)

  作者為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策劃及資深影評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