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九七七年陳一帆和徒弟在雕塑蔣介石塑像\陳子文提供
【大公報訊】記者史兵福州報道:台灣島內第一尊蔣介石銅像出現於1946年,由當時台灣第一代雕塑家蒲添生創作,此後30年間全台灣一系列的蔣介石塑像幾乎都出自於蒲添生之手。而陳一帆開始雕塑蔣介石像很偶然。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後,台「行政院」決定在台北市興建「中正紀念堂」,紀念堂籌建小組隨後公開徵集設計方案,蔣介石塑像屬於其中的一項。陳一帆以一座1.8米高的小型模型應徵,籌委會最後拍板,決定將這座模型放大。
接到這項工作後,陳一帆十分慎重,花了兩年時間分赴有關單位查閱文件、圖片,訪問親近蔣介石的人士,不斷修改樣稿,直到1977年才正式動手。由於經常去拜訪,陳一帆與陳立夫、蔣緯國等成了好朋友。由於塑像十分龐大,台當局特別提供台北市近郊一處廣場作為他的工作地點。施工的棚架高達18米,相當於3層樓高,陳一帆和兩位助手每天爬木梯上上下下,曾經幾次摔下來傷到腰。
據報道,為了達到神似,陳一帆製作雕像的眼睛時,由於不停修改,導致一度夜夜失眠。經過一年半,銅像完成了泥塑部分。陳立夫、蔣緯國、張群等一批蔣介石的身邊人前來初審,之後繼續修改。1979年,陳一帆開始為這尊銅像進行翻模工作,終於1980年4月正式亮相。「中正紀念堂」的蔣介石銅像高6.3米,重21.25噸,台座高3.5米,上刻蔣介石遺囑,被人稱為是台灣最傳神的一座蔣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