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教育真的不宜一刀切?\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 鄧 飛

時間:2017-03-24 03:16:02來源:大公網

  上月底,教育局公布《學前教育課程指引》(2017),指明幼稚園不應安排三歲幼兒練寫字,四五歲孩童不可做機械式操練。局方期望幼稚園按課程發展現況,由2017/18學年起逐步推行更新課程,落實指引建議,家長亦應該與學界配合。消息一出,雖然社會上的歡迎聲音還是居多,但同時有兩方面保留意見還是值得深入討論一下的。

  第一是所謂的「一刀切」問題。幾乎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會碰到應否「一刀切」的問題。雖說這份教育局文件只是一份「指引」,也就是說沒有行政強制性,幼稚園和幼兒園特別是私立的,可以因應自己情況來加以選擇性實施,這也就是自教改以來經常聽到的「校本處理」、「校本決定」之類。問題恰恰就在這裏!如果我們真的認同三歲之前不應學練字、五歲之前不應操練的話,那為什麼不能一刀切要求所有幼稚園都必須依從呢?

  看看隔壁的澳門,澳門特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參考德國與芬蘭等地的幼兒教育制度後,向立法會提出政策動議,規定教師不能強迫三至四歲幼兒班提筆寫字,每周教學時數不得多於900分鐘,每堂最多40分鐘;兩節課之間要安排幼童午睡足兩小時;體育活動不得少於一小時,以確保幼童有足夠活動量及享受愉快學習,最後獲得通過並在2015年正式實施。

  如果我們相信這種因應學童身心發展不同階段需要和教育及課程設計,是符合教育科學規律並在其他發達國家得到成功實踐經驗的話,就應該一刀切落實推動,不要迷信什麼「校本處理」、家長自決。因為後兩者是假定了學校和家長一定是更加了解學童的學習情況和需要,所以才用校本自決和家長決定來凌駕其他。

  但問題是,學校單憑有限的接觸機會,家長單憑只對着自己一個孩子的非常個別的感覺,就一定能作出更為科學、更為符合教育規律的學習決定?如果能,那何必有統一的課程、統一的公開考試?何必要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一切交給個體化決定不就得了?

  另外,迷信校本和家長決定的人,往往忽略了一個在實際操作中所面臨的困境: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其實不是每一個所謂的怪獸家長都想變成怪獸的,其實許許多多家長都充分意識到過多的學習、補課和課外活動訓練,會把孩子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家長更加清楚,如果自己放鬆對孩子的學習和操練,無論是報考名校,還是公開考試,萬一一下子落後於別人的話,自己孩子就真的輸在起跑線上了。

  因此,正如粵語俚俗所言:執輸行頭慘過敗家(落後於人比敗家還要損失大),寧可做得過頭了,也不能不做。結果,家長與家長之間,乃至學校與學校之間,便陷入了一場軍備競賽式的惡性增量競爭之中。所教的課程愈來愈難,低年級所學的東西愈來愈朝前。爭分奪秒,巴不得一口氣把一輩子該學的全學了,巴不得一口氣把一輩子的飯全吃掉似的!

  那些高舉校本決定、家長選擇大旗的,彷彿「有得揀」(有選擇自由)便是天大的正當性,全然沒有考慮到在彼此競爭壓力之下的囚徒困境,其實正正剝奪了學校特別是家長的真正選擇權,變成一種競爭環境在強迫你作出唯一選擇(成為怪獸家長和操練型學校)的困境。

  在這個時候,政府干預,尤其是在有充分(教育)科學研究和實踐經驗所指導的干預,才是糾正錯誤和走出困局的唯一可行方法。一個有承擔的政府,不應該畏懼被批評一刀切。在維護我們學童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方面,教育部門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