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舉行的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既是新選制下的又一次民主實踐,更是凝聚社會共識、築牢治理根基、邁向良政善治的重要契機。從新選制的設計初衷,到國務院港澳辦發表的權威文章,再到行政長官李家超的公開講話,釋放出清晰而堅定的信號:新時代的香港選舉,核心在於「選賢任能」,目標在於「良政善治」,方向在於推動「由治及興」的歷史進程。
「選賢任能」四字看似傳統,實則蘊含深刻的政治智慧與現實意義。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選舉淪為政治立場之爭,充斥人身攻擊,社會嚴重撕裂,反中亂港分子得以登堂入室,立法會被拖入「為反對而反對」的泥潭,烏煙瘴氣。2019年修例風波更暴露原有選舉制度被極端勢力利用來推動「顏色革命」的重大漏洞,香港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中央果斷出手,完善選舉制度,確立「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從制度源頭上確保「賢能之士」能夠進入管治架構,真正為民謀福、為港謀興。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是新選制下的第一次選舉。在過去四年的任期內,議事效率大為提高,通過了基本法第23條立法,完成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歷史使命;也通過了大量涉及經濟民生的法案,包括為解決「老大難」的劏房問題、網約車問題制訂法律框架。事實證明,新選制符合香港實際情況,是最管用、最有效的民主,大幅提升社會各界對新選制選賢任能的信心。
李家超強調,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必須具備「愛國愛港、德才兼備、務實有為」的素質,這詮釋了「選賢任能」的豐富內涵。所謂「賢」,不單指個人品德高尚,更強調其對國家發展戰略的理解、對「一國兩制」方針的堅定擁護、對香港特區的忠誠;所謂「能」,不僅是指專業能力突出,擁有良好社會聲望,更包括協調溝通、推動政策、為市民排憂解難的實際本領。
本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日前結束,參選人五光十色,呈現出多元化與專業化特徵,其中既有長期深耕基層的社區領袖,也有來自金融、科技、教育、法律等領域的專業精英,基本上符合「德才兼備」的標準。當然,所有參選人均須通過資格審查才能成為真正的候選人,確保其符合「愛國者治港」原則,從而築牢「一國兩制」實踐的底線紅線。
「選賢任能」是民主的真諦,也是推進「良政善治」的基礎。良政,表現在有效回應市民訴求、破解長期積弊;善治,體現在提升管治效能、推動經濟轉型、促進社會公平。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香港是挑戰和機遇並存,新一屆立法會責任重大,立法會議員既要協助特區政府破解房屋、安老、教育、青年等深層次問題,也要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轉型提供真知灼見。一個高效、協作、務實的立法機關與特區政府良性互動,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衡,將迸發出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動力。
中央對香港由治及興的殷切期望,正是通過制度完善與人才選拔逐步實現。「港澳平」文章明確指出,在新的選舉制度下,選舉回歸選賢任能的本質,尤為突出公平競爭、良性競爭。所有合資格候選人,都將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展開競爭。事實上,通過比政綱、比實績、比能力、比形象,努力爭取每一張選票。而充分、全面的競爭,有利於選民優中選優、強中選強,實現「選賢任能」的初衷。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即將全面展開,選出最高水平的一屆立法會是各界共同期望。唯其如此,才能確保將國家「十五五」規劃為香港提供的機遇轉化為看得見、摸得着的民生福祉,將「一國兩制」制度優勢轉化為更強大的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第八屆立法會選舉不僅是選舉制度優化後的又一次民主實踐,更是香港邁向良政善治新階段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