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跨境安老服務研討會早前在香港大學舉行。是次研討會以「數碼時代中的跨境安老服務」為主題,探討跨境安老服務能帶予本港長者的選擇,同時促請香港政府及業界考慮對跨境安老服務提供支援,使長者盡快受惠。
院舍教長者用智能手機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事務副院長陳志權醫生介紹香港政府長者醫療券及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點計劃,引述該計劃在2016年1至10月期間統計數據,包括共有2033人次使用醫療券,平均每人門診費用約417元人民幣,內科、中醫科和眼科接待病人數目在所有科室中排名前三,指出目前醫療券尚未能適用於手術治療的局限。陳醫生希望數碼技術能夠在病情監控和遠程醫療方面繼續發展,為病人提供更多便利。
香港社工及福利工作人員工會主席鄧家彪,分享了香港工會聯合會在內地港人長者服務中的經驗。身為跨境養老計劃的營運機構之一的代表,伸手助人協會的總幹事陸寶珠,分析了目前資訊科技應用在院舍服務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對未來的展望。
另一位跨境養老計劃的營運機構香港復康會高級經理周惠萍,詳細介紹院舍在資訊科技方面的應用情況及成果,包括開展長者智能手機學習小組,增加長者與親友接觸,幫助長者在網絡上自主地掌握資訊及娛樂等活動。復康會會繼續探討未來深圳與香港之間利用視像醫療診症的可能性,展望公私營醫療合作下醫療病歷互聯試驗計劃的開展,以及更多電子科技復康產品在跨境養老服務中的應用。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行政總裁邱浩波介紹了服務社在跨境及國際服務方面具代表性的工作,包括跨境學童、家庭及準移民方面的項目,以及其作為唯一代理機構所開展的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和廣東計劃。
研討會由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耆年護理中心、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香港復康會、伸手助人協會、香港老年學會及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合辦,超過一百名業界代表及相關持份者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