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園/菜有菜味\蓬山

時間:2025-09-12 05:02:23來源:大公报

  回老家,邀了幾位中學同學家中小聚。老友啖菜而嘆:「菜有菜味!」一語既出,滿座皆頷首,都覺得與超市買來的菜味道不同。其實,豆角青椒之屬,無非家常小炒。此味何來?不過是從屋西河沿菜畦新摘,經母親素手烹炒,自灶台直達餐桌罷了。

  那片菜園不大,橫豎幾十步便可量盡,卻儼然是微縮的江山,高低錯落,生機盎然。大葱、韭菜列隊如戍卒,芋頭亭亭如荷葉,茄子紫袍垂垂,青椒懸枝若碧玉,西紅柿則似小燈籠,但不是超市裏的西紅柿那樣鮮艷,而是泛青的淺紅色。採摘之時,指尖觸及茄蒂的微刺,黃瓜表面的糙粒,執手相看,竟有一種奇異的親切。超市裏的菜,只是一個商品;菜園裏的菜,是自己親手栽植的獨一無二的成果。

  想來,這「菜有菜味」也是有道理的。超市中的蔬菜光鮮亮麗,排列整齊如儀仗隊,但大多數都是通過冷藏車,進行了千里迢迢的冷鏈運輸,雖然保存得仍然很新鮮,但依舊經過了溫度濕度的各種變化。而「菜有菜味」,是一種沒有距離、沒有隔膜的味道。蔬菜從脫離泥土到進入唇齒,不過百步之遙,沒有冷藏車轟鳴,沒有貨架滯留,陽光剛剛照耀過它,雨水剛剛滋潤過它。鍋裏「滋啦」聲響,豆角、青椒的清香被熱油噴薄而出,西紅柿化作一鍋湯汁,簡簡單單烹調出一口「剛剛」的鮮。

  科技將四季壓縮為恆常,「時令蔬菜」已成為一個過去式。原來只在夏秋才能吃到的各種新鮮蔬菜,如今一年四季都被擺在市場的貨架上。那些在溫室大棚裏精心呵護培育的蔬菜,越來越精緻,味道卻越來越模糊。而菜園裏的蔬菜,卻是經風歷雨,隨着季節氣候自然長大,還蘊含了一段無法被冷鏈運輸的鄉愁。也許這也是味道差異的原因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