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足球歷史看體育政策

時間:2016-10-04 03:15:55來源:大公網

  香港曾被廣泛視為「遠東足球王國」,甚至有人稱之為「亞洲足球王國」。論香港球員在國際賽上取得的成績,應屬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達到巔峰,更成為亞洲首個創立職業足球的地區。李峻嶸的《足球王國──戰後初期的香港足球》(香港:三聯書店,2015年),是一部從政治角度看香港足球發展史的書籍。在書中,作者分析了香港足球表現超卓的因由,可供今天有關部門在制定體育政策時作參考。

  首先,由下而上組成的足球總會的產生,是香港足球事業得以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英格蘭足球總會在1863年成立,是世界上首個足球總會。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足球當然也很快傳到香港,在1886年香港足球會創會。香港足球會在1895年主辦了首場足球賽。香港足球聯賽則在1908年至1909年球季開始舉行。進入三十年代,南華球隊贏得七屆聯賽冠軍,奠定了強隊的地位。可見,政府可考慮多支援這些民間體育會,共同推進體育事業的發展。

  其次,將運動項目商業化,亦有利運動項目的發展。1940年商人胡好創辦了星島體育會。在40年代,他帶領星島球隊遠征英國,為史上第一支遠征歐洲的華人足球會。當然,政府於1955年建成政府大球場,對於推動足球發展甚有幫助。在大球場建成之前,香港的足球場座位都是棚座。棚座不但在出現火警時極危險,遇上颱風時也有倒塌的隱患。大球場啟用後,政府將場地的管理權交予足總。最後,香港足球的成功,與各球會引入新移民及足總主辦不同聯賽,亦有很大的關係。

  作者在記述香港足球發展的同時,亦從不同角度探索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問題,又論到港英政府與香港市民的關係,讀來甚為有趣,本書值得一讀。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