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電子學習強化通識課互動

時間:2016-09-23 03:16:00來源:大公網

  《學校課程持續更新:聚焦、深化、持續─更新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香港課程發展議會,2015)指出,鼓勵教師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運用資訊科技以獲取和建構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校亦應給予學生機會運用校內的資訊科技設施,組織和展示他們的意念或課業,使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成為學習與分享知識的有效工具。

  在與傳統的學習模式互為補足、相輔相成下,電子學習能令學習更有效率、更具成效、更有趣味,亦能有效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及風格,此即所謂的混合教學法(blended learning)。在運用這些電子學習資源,教師仍需給予學生適切的指導,並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以有效促進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筆者發現,電子教學的其中一項優點能發揮通識課堂中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品質─即時回饋。研究指出,即時回饋的效應值(effect size)有0.73之高(Hattie, 2009)。學生透過以二人為一組,共同使用一部平板電腦,通過二人的合作去完成任務,過程中會要求二人互動討論、互相監察、互相鼓勵、分享經驗以及解決問題。每一組在完成任務後又須把成果/答案展示給全班學生及教師,教師或學生之間可以因應情況要求不同組別為其成果/答案作提問、討論、闡釋。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解難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即時回饋對課堂作即時的評量。

  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隨時利用平板電腦進行答問,以測試全班學生的了解程度。與傳統的舉手答問方式比較,透過這種即時回饋的方式,教師更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果,亦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又可透過對每一課堂的學習歷程作紀錄,以科學化的數據與方法來分析每一學生(甚至整體學生)的學習成效,以提升教學的品質。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幹事 張錦華博士

延伸閱讀:

Hattie, J.(2009). Visible learning: a synthesis of over 800 meta-analyses relating to achievement. New York: Routledge.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