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专题 > 正文

國內第一支新技術疫苗獲世衛組織認可,康希諾生物憑什麼?

時間:2022-05-23 18:37:23來源:消費日報網

  好的企業,總能帶給人驚喜。

  這幾天,國內疫苗企業康希諾生物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EUL)認證的消息刷屏。這是時隔一年,再有中國新冠疫苗獲得世衛組織緊急使用認證,也是中國第一支第三代技術的新冠疫苗獲得世衛組織的認可。

  長期以來,世界疫苗市場格局以西方企業為主導,美歐企業更是常年霸榜Top10,亞非拉地區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很難躋身其中。

  但隨着這幾年疫情的發展,一些重研發的發展中國家疫苗企業順勢崛起,在西方主導的世界疫苗市場格局中撕開了一道口子,逐漸進入世界舞台。這一次康希諾疫苗獲得世衛組織的認可,拿下世界疫苗「通行證」,就是中國疫苗又一次站上世界舞台的表現。

  康希諾是幸運的。但所謂幸運,其實都源於每一點的積累和不懈的努力。

  13年堅持,深耕研發

  獲得世衛組織EUL認證,既是一種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也是對企業綜合實力的一種認可。可以說,對於一家疫苗生產企業來說,獲得EUL認證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康希諾疫苗能獲得認證,也是其13年來,深耕研發的果實。

  2009年,國內疫苗領域一片荒蕪,宇學峰、朱濤、邱東旭、毛慧華四位海歸科學家懷揣「讓中國疫苗技術與世界同步」的理念開始創業,成為康希諾疫苗站上世界舞台的起點。為了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從創業之初,康希諾生物就將創新研發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同時,還對標輝瑞、默沙東為代表的世界龍頭疫苗企業,投入大量的時間、財力、物力做研發,立志要做最深人的研發,最頂級的疫苗。

  我們都知道,生物醫藥研發是最燒錢的行當之一。醫藥界有一個著名的「雙十」定律:研發一款新藥需要10億美金、10年時間。雖然不是每一項研發都如此的誇張,但「雙十」定律也道出這個行業的艱辛和不易。

  康希諾生物在成立後的10餘年裡,多數時間都在研發,很多產品進入了臨床階段,但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直到2015年,允許不盈利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上市,這才出現了轉折點。上市後的康希諾生物,依舊深耕研發,也依舊虧損,但卻因為深耕研發給市場帶來希望,因此也並沒有被市場拋棄。到2021年,康希諾新冠疫苗被廣泛使用,公司才真正實現「扭虧為盈」。2021年財報顯示,康希諾生物全年實現營收43億元,暴增172倍,凈利潤19億元。深耕研發的康希諾生物算是「苦盡甘來」。

  財報數據顯示,研發費用為8.79億元,同比增長了105.08%,且遠高於銷售費用,研發投入比相當之高。

  如今,包括mRNA技術平台在內,康希諾生物形成了基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技術、結合技術、蛋白結構設計和重組技術、製劑技術5大技術平台,多項知識產權及專有技術,研發管線涵蓋肺炎、肺結核病、埃博拉病毒病、腦膜炎、百白破等多個疾病領域。同時,其產品技術和工藝也是多項業界第一,康希諾生物實力站上世界創新疫苗研發舞台。

  全球布局,發展進入快車道

  在康希諾生物2021年的財報中,有一個信息值得我們特別關註。財報披露,其海外營收達到30.57億元,佔總營收比例超7成,業績大幅提升,海外營收遠遠大於國內營收。這也說明康希諾疫苗早已把眼光放至全球。

  事實上,疫情初期,疫苗的市場需求量巨大,但是市場的實際供應水平卻相對不足。根據世界銀行估算,滿足全球新冠疫苗群體免疫(70%接種率)大約需要110億劑疫苗(按照2針法計算)。根據CEPI估計(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2021年全球可生產20-40億劑新冠疫苗。杜克大學全球健康創新中心的模型表明可能需要2023-24年才能達到足夠的產量。同時,世界各國疫苗分配還存在不均衡的情況,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康希諾生物這樣的國產疫苗巨頭其優勢正在凸顯出來。康希諾疫苗於2021年2月在國內上市,在國際上已獲得墨西哥、巴基斯坦、智利、阿根廷、厄瓜多爾、匈牙利、印度尼西亞、吉爾吉斯斯坦等多國的緊急使用批準,並在多國獲得了序貫加強獲批。

  為應對海外疫情的需求,康希諾生物還進行疫苗技術出海,已與墨西哥、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等國家進行聯合生產。通過針對質粒、原液、LNP中間品、製劑等全鏈條的本地化覆蓋,為康希諾疫苗全球化布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由於之前沒有世衛組織的認證,在不少國家推廣時都受到阻礙。如今,康希諾疫苗獲得世衛組織EUL認證,意味着康希諾疫苗的全球推廣阻礙被進一步打破,未來在全球市場的發展必將進入一個快車道。

  期待站上世界舞台的康希諾疫苗,未來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