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公評世界\美國賦能北約遏制中國難如願\周德武

時間:2019-12-04 04:24:33來源:大公報

  倫敦橋的恐怖主義陰影仍未散去,為這次北約七十周年的紀念峰會罩上了不和諧的氛圍。作為東道主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再過幾天就要經受大選考驗,心思不可能全放在峰會上,他公開要求特朗普與英國大選保持距離,以防這位美國總統成為「票房毒藥」。與會者擔心,東道主的待客之道及彈劾聽證的怒火,或讓特朗普變得更加難以預測,倫敦峰會任性發泄一下也未可知。為了擺脫不必要的尷尬,這次首腦會議乾脆取消發表聯合公報,以免被世界作不必要的解讀,「更不能讓普京看笑話」。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彰顯團結的倫敦峰會未開,首腦間的罵戰先來。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法國總統的「腦死說」,與2016年特朗普的「北約過時論」遙相呼應。只不過,特朗普在同僚的勸說之下已經改口,讓馬克龍的說法「形單影孤」。特朗普12月3日早晨會見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前聲稱,「馬克龍的腦死說法對北約是冒犯和無禮的」。他抱怨美國的負擔最重,但在北約內受益最少。特朗普念念不忘來倫敦的一件事情是敦促盟國為北約的防務開支多掏銀子。而另一項重要使命則是勸說盟國坐上美國駕駛的反華戰車。

  70年前北約成立的初衷,旨在防範社會主義國家對歐洲的「侵略」。隨着蘇聯的解體,這個組織非但沒有與華沙條約組織(華約)一樣壽終正寢,相反卻更加肆無忌憚,以更激進的方式防止俄羅斯東山再起。1994年北約通過「和平夥伴計劃」,強化與東歐國家的關係,從而為北約東擴邁出了重要一步。

  美冷戰理論大師肯南曾警告過,「北約東擴是致命的戰略錯誤,會產生許多不確定影響」。但時任總統克林頓對這位過氣外交家的警告置若罔聞,1999年4月,在北約成立50周年之際,北約拋出了「聯盟新戰略」,強調主要任務是從集體防禦轉為捍衛共同的價值觀,不僅要應用軍事手段,還將運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方法構築歐洲安全大廈;北約有權對防區外的危機和衝突採取干涉行動。這項新戰略為當年3月繞過聯合國對南聯盟進行軍事侵略提供理論依據。北約打着「人權高於主權」的旗號,發動了對南聯盟的戰爭。在某種意義上說,北約新戰略實質上變成了干涉他國內政的行動綱領。

  這一年北約還進行了第一次東擴,北馬其頓正成為履行第30個入約手續的國家。前蘇聯三個波羅的海加盟共和國的加入,把對抗的前沿推至俄羅斯的家門口。直到北約想把烏克蘭納入其中,俄羅斯才強力反擊,讓多米諾骨牌止步。

  「911事件」的第二天,北約即宣布履行北約憲章第五條有關集體自衛的承諾,以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北約成立之初主要是要求美國保衛歐洲,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憲章第五條的第一次應用對象不是歐洲盟國,而是美國自身。有評論認為,此舉標誌着北約的使命從最初的1.0版本進入到2.0版本。

  70年前,北約成員國因共同的敵人走到一起;70年後的世界,誰是北約的敵人莫衷一是。4月3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盛頓北約外長會議上向成員國兜售「中國威脅論」,強調「北約在今後幾十年裏面對的最艱巨挑戰是中國的崛起」。但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雖然中國的崛起正在改變全球力量平衡,但北約不想要一個新敵人」。美國早在兩年前明確將中國界定中國為「頭號威脅」,但正像世界處於分裂狀態一樣,美國和歐洲盟國在中、俄威脅的認識上有着巨大的差異。

  與美國強烈的反俄情緒相比,歐洲與俄羅斯之間存在着加強合作與協調的內在需求。德法對緩和與俄羅斯關係一直抱有強烈的興趣,與美英形成較大溫差。在對待中國問題上,儘管美國一直誘拉德法英,但他們不為所動,不希望與中國的緊密經濟聯繫受損。輿論認為,倫敦峰會雖然討論中國崛起問題,但要達成共識難上加難。

  「北約腦死論」讓年輕氣盛的馬克龍成為倫敦峰會的焦點之一。腦死之說自有其理論依據。第一,北約成員之所以願意跟着美國跑,是美國為大家提供保護傘,接受美國的領導也就心甘情願,這是大西洋兩岸間的默契,但這種默契正在被打破。第二,馬克龍對美國從敘利亞撤軍毫不知情,對土深入敘利亞境內打擊庫爾德民兵的舉措也沒有事先得到通報,對土耳其購買俄製導彈及防禦系統有損北約成員國安全更是抱怨連連,直指「這是北約內缺乏協調與合作的表現」。馬克龍在會見北約秘書長時並沒有就此說法道歉,仍堅持認為,「腦死說」是對北約敲響的警鐘。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明確表示,腦死的不是北約,而是馬克龍本人。如果北約不將敘利亞庫爾德民兵列入恐怖主義組織,他將抵制北約波羅的海國家的防衛計劃。雙方立場的針鋒相對,將北約的內部矛盾暴露在陽光之下。

  馬克龍敲響的究竟是警鐘還是喪鐘,取決於北約的下一步定位。北約作為一個政治和軍事組織,在世界病得不輕的情況下,究竟是直面全球性問題特別是恐怖主義威脅而大膽改革,還是固守冷戰思維、把中俄作為假想敵,活在自己臆想的世界中,打造新的所謂銅牆鐵壁。

  倫敦峰會不發表聯合公報,只是掩蓋了北約內部的分歧,但無法彌合分歧。隨着特朗普政府進一步退向孤立與保守,大西洋兩岸關係將會更加格格不入。但不論如何,眼下指望北約走進歷史博物館只是一廂情願。在歐洲尚不能自衛的情況下,有時還不得不委曲求全,該掏的保護費還得掏。正像德國總理默克爾所言,「北約迄今為止仍是歐洲防務的最好盾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