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政府近日公布台灣地區最新「對等關稅」稅率為20%,將嚴重衝擊台灣產品出口競爭力。圖為停靠在高雄港區貨櫃船進行裝卸作業。/資料圖片
美國日前公告將台灣地區「對等稅率」調整為20%後,在島內持續引發爭議。對於賴清德當局還將讓台灣付出哪些代價,各行業會受到怎樣的衝擊,島內憂心忡忡。全台總工會秘書長溫宗諭表示,工具機、水五金、模具等企業面臨匯率與關稅雙重壓力,不少廠商面臨訂單下滑、減班休息,甚至被併購的處境。台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則斷言,台灣經濟動能將「全面熄火」。
【大公報訊】綜合台媒、環球網報道:日前美國政府正式告知台灣地區,「對等關稅」稅率自原本的32%調降為20%。民進黨賴清德當局隨即表示該稅率為「暫時性調整」,還稱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島內顯然沒這麼樂觀。與美國主要貿易逆差國家和地區相比,台灣的稅率偏高。雖然民進黨當局聲稱未來還有調降空間,「但是也不能排除若是談判不合美國之意,關稅也有向上加碼的風險」。外界傳出台灣方面擬「增購美牛、穀物」換取降低關稅。
台或付巨大代價換降稅
針對賴清德聲稱與美方簽有保密協議,確認最終稅率前不得公布談判細節,國民黨「立委」許宇甄3日表示,民進黨當局若與美國簽署涉及降低汽車關稅、開放轉基因食品進入校園、擴大美牛與農畜產品進口等協議,依照程序必須經立法機構審查或備查,為何談判過程全被隱匿?難道當局只想讓立法機構事後背書、讓全島無條件埋單?
台灣網民評論也灌爆賴清德的社交賬號。不少網民表示,「目前關稅20%,新台幣升值後就接近原來的32%了」「韓國用近4000億美元換15%關稅,我們用多少呢」?
蘭花銷美徵20%關稅 高於歐盟
島內多方都充滿焦慮。台灣蘭花產業高度仰賴出口,美國更是第一大市場。台灣花卉輸出同業公會理事長吳淵璋提到,台灣蘭花出口美國一開始為零關稅,後續提升至10%就已造成產業「災難般的衝擊」,如今的20%甚至比主要競爭對手歐盟的15%還高,引發業者對市場競爭力的擔憂。國民黨台東縣「立委」黃建賓表示,台東知名的鬼頭刀,主要出口地就是美國,加上宜蘭、屏東等地的漁產,高達七成都是外銷美國,漁民的外銷產量勢必會受到影響。他說,若島內又開放美國稻米以零關稅輸入,也將衝擊台灣農業經濟。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指出,美國是台灣工具機第二大出口市場,年平均出口值近4億美元。20%的關稅會重創台企價格優勢,對中小業者衝擊更大,恐引發市場流失。
桃園為全台第一大工業重鎮,涵蓋計算機電子、汽車零組件、金屬製品、機械設備等。桃園市經發局表示,初步評估,關稅可能影響桃園市製造業營收約1.2萬億元新台幣,其中對美出口金額約75.2億美元,受影響廠商約6800家,相關從業人數高達近28萬人。台當局勞動部門統計顯示,截至7月31日,已有190家單位實施無薪假,其中因為美國關稅而實施的有66家。據悉,實施無薪假最多的集中在製造業,製造業之中實施最多的是金屬機電工業。
台半導體業前景堪憂
台灣百貨、餐飲、汽機車銷售業紛紛示警下半年業績引擎恐熄火,預告2025年會很難過。觀光餐飲業也認為,因前景不明,對未來充滿不確定,觀光住房與餐飲生意自6月起開始下滑。島內經濟學家吳嘉隆直言,台灣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是「失敗的」,最後可能導致台灣的電子業、製造業與出口業被犧牲。
半導體業的未來尤其引起關注。台灣方面接下來的重點是面對美國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半導體相關產業進行的國安調查。該調查涉及範圍廣泛,包括硅晶圓等芯片零組件、芯片製造設備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一旦美國決定對半導體進口課徵高關稅,將對台灣產業帶來莫大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