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薄扶林村舞火龍昨晚飛進華富邨與居民共慶中秋,家家戶戶站在走廊上觀賞,場面熱鬧。\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下圖:華富邨重建在即,房屋署團隊舞火龍,以便將文化傳承融入重建規劃。\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大公報訊】記者肖泓宇報道:昨晚中秋佳節,擁有逾百年歷史的薄扶林村舞火龍在華富邨起舞。面對華富邨2027年啟動重建,房屋署提前部署,調整建築設計保留火龍路線,在首階段重建期間特設通道供火龍通過;更派團隊親身體驗舞火龍,將文化傳承融入重建規劃,在設計華富北接收邨時預留16米及8米的空間,支援舞火龍活動的「蟠龍出洞」及「補香」儀式。
薄扶林村舞火龍於2017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昨晚,舞火龍亦延續往年傳統,居民與舞龍隊伍共賀中秋佳節,熱鬧非凡。村民組成的火龍隊伍途經華富邨,在華樂樓對出的行車線進行「蟠龍出洞」,隨後在華富一邨商場外的榕樹頭補充香枝,再沿華富道南行至瀑布灣公園及海灘,於午夜時分,火龍骨架慢慢沉入海中,完成「龍歸滄海」儀式。
華富邨預計在2027年面臨拆卸重建,首階段的工程涉及華安樓及華樂樓,將影響原有舞火龍路線。房屋署總工程師梁喜蓮昨日表示,房署團隊主動與薄扶林村火龍會探討工程期間的相應安排,並計劃在首階段重建過程的中秋節期間,預留位置供火龍通過等相關安排,延續舞火龍傳統活動。
署方派團隊親身參與活動
房屋署團隊以義工身份參與今次舞火龍活動,並會將親身的體驗應用到日後的規劃設計中,更好地傳承這一歷史文化。梁喜蓮透露,項目將於明年進入細節設計階段,團隊已着手將實際需求轉化為具體設施,如舞火龍活動期間需要的電源插座及洗手盆等水電供應設備,都納入設計圖紙中。這些規劃預計在2026年下半年華富北工程展開前全數落實,並納入招標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