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馬拉松這次是真火了,即使是我這樣一個缺乏運動細胞、與馬拉松絕緣的宅男,也看到了火出圈的福馬Logo。
向來對官方活動的視覺設計不抱太多期待,多半是千篇一律的運動人形剪影,或是過度設計的抽象線條。但二○二五福馬的Logo着實讓人眼前一亮:簡筆畫風格的淺藍色小馬拉着一棵松樹的手──馬、拉、松。這種我稱為「可視化諧音梗」的創作,既天真又機智,瞬間消解了官方賽事「一本正經板着臉」的嚴肅感。一經面世立刻引爆網絡,各路網友笑成一片,紛紛稱讚太有梗了。
更難得的是審批環節的開明:此類設計方案在層層審核中極易被「安全牌」取代。但這次福馬的審批者選擇了「勇敢」:與其墨守成規,不如擁抱這種帶着網絡氣息的創意。這種轉變令人欣喜──它意味着官方審美正在與民間智慧對話,而不是單向輸出。這種「說人話」的設計語言。不裝高深,卻自有深意;看似簡單,實則舉重若輕。與其追求「高大上」而造成「堅離地」,不如接地氣地與公眾互動。
如今各地城市宣傳常陷入同質化困境,福州這次的嘗試無疑開了個好頭。當官方願意放下身段與民眾玩在一起,其鬆弛感與年輕感本身,就是最好的城市名片。期待未來看到更多這樣「不端着」的設計,讓嚴肅的賽事也能有輕鬆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