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拆解「樺加沙」之謎

時間:2025-09-25 05:01:38來源:大公报

  Q:「樺加沙」的破壞力,不及過去的風王「山竹」(2018年)及「天鴿」(2017年)?

  A:「樺加沙」整體的風力,與同屬十號風球的「天鴿」、「蘇拉」(2023年)、「韋帕」(2025年7月底)相若,但較「山竹」弱;但沿岸水位上升方面,「樺加沙」令維港的水位,一度上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4米,接近「天鴿」襲港時的水位,「樺加沙」強勁風力亦引發越堤浪,導致沿岸地區多處出現水浸;此外,受「樺加沙」的雨帶影響,由昨日午夜至下午一時,本港地區普遍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部分地區更錄得超過200毫米。

  Q:天文台的人工智能(AI),在今次颱風發揮了什麼功效?

  A:天文台近年積極引入人工智能天氣預測模式,自2023年中開始試行多個AI模型,包括「風烏」、「盤古」和「伏羲」等,人工智能對中期預報的表現,已經達到甚至略優於傳統模式水平,特別是在未來10日的大範圍天氣形勢預報方面。天文台日前引述AI預測,「樺加沙」朝珠江口以西(珠西)方向靠近香港,在香港南面海域約60至70公里掠過,最終預測路徑結果非常接近。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認為,近代颱風的傷亡程度減低,有賴天文台預報系統進步,和市民防災意識提高。

  資料來源:綜合天文台網頁資訊、香港氣象學會、政府匯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