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交流團來到河北省冉莊地道戰遺址。右圖:香港青年彎腰進入僅容一人通行的地道入口,親身感受抗戰歲月的艱苦。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個暑期,從特區政府到民間團體,本港社會各界組織了豐富多元的兩地交流活動,許多行程都包含了認識抗戰歷史的深刻內涵:
到深圳了解東江縱隊「救國救鄉」精神,參觀河北省冉莊地道戰遺址,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白菊寄哀,本港青少年積極參加交流活動,以腳步丈量烽火征程,重燃民族記憶,培養家國情懷,深植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思想。\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民間團體,這個暑期舉辦了許多深刻認識抗戰精神的活動。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表示,特區政府積極傳承抗戰精神,增強市民的愛國情懷,動員青年和學生參與本地紀念活動及實地考察,進一步培養香港青年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
7月17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率領「保安局青少年制服團隊領袖論壇」成員及「領袖論壇」合作夥伴、深圳大學和澳門保安部隊青年團成員一行75人,在江蘇省進行考察。研學團當日下午到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展館內,一眾青年團成員認真聆聽歷史講解,表情嚴肅。在《大公報》報道日本投降經典版面前方,「日本投降矣!」吸引一眾港澳青年佇立凝視,80年前的油墨字跡,凝聚了中華民族抗戰成功背後的血與淚,引人深思。
向大屠殺罹難同胞獻花
考察團特別在館內舉行拜祭儀式,眾人為南京大屠殺罹難同胞獻上白菊花,表達深切哀悼。「銘記歷史是對逝者最基本的尊重,更是守護未來的清醒警鐘。」鄧炳強說,青年們都非常認同。
7月18日,聞名遐邇的河北省冉莊地道戰遺址,迎來了一批遠道而來的香港青年——由香港民青局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資助,香港保定海外聯誼會主辦的香港青年交流團。香港交流團的同學們在抗戰勝利80周年這一特殊的歷史節點,跨越千山萬水,彎腰進入僅容一人通行的地道入口。「簡直不可思議!這麼狹窄的空間裏,老百姓一手拿槍一手拿鎬,真是太神奇了。」香港青年楊梓穎說。
交流團中軍迷不少,殲20飛機、PL-15空空導彈、191遠程火箭炮等國產現代化武器讓同學們津津樂道。一位同學在現場將自己參觀山東艦時拍攝的照片與同學們分享,「看完山東艦,再看土炸彈,我的眼淚差點掉下來。」從土製武器到國之重器,強烈的歷史縱深感衝擊着每個人的心靈。香港同學曹銘傲說:「抵禦外侮、全民抗戰,這就是抗戰精神最有力的傳承!」
8月4日至9日,香港海關組織了「香港海關青年發展計劃」(Customs YES)青春杭行——科技創新與抗戰精神考察團,海關關長陳子達與50名團員赴杭州及上海,參觀當地歷史文化地標及創科企業,深入學習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抗戰精神,並認識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成就。考察團參觀了位於上海的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認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和「八百壯士」抗日先烈的英勇事跡。考察團亦到訪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了解中國共產黨創黨的歷程和「紅船精神」。
六小龍印證國家科技成就
參觀完一系列具歷史意義與抗戰精神之地,團員們紛紛表示,要將先烈們百折不撓、迎難而上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無懼挑戰。此外,考察團還參觀了「杭州六小龍」創科企業中的三小龍,包括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遊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各個創科企業在機械人、人工智慧、遊戲開發和腦機界面等技術的發展動向和特色,拓闊視野。
在8月9日及16日,香港客屬青年聯盟於深港雙城連續舉辦兩場活動。在8月9日的「港青東縱行鵬城憶崢嶸」活動中,香港大學、理工大學等六校35名學子來到深圳大鵬實地研學。香港客屬青年聯盟負責人表示,系列活動旨在以抗戰遺跡為教科書,引導青年從東江縱隊「救國救鄉」精神中汲取力量。
在深圳土洋村東縱司令部舊址,一件件實物展示,講述革命先輩在艱苦條件下英勇抗日的風雨歷程。香港客屬青年聯盟代表曾德琛直言:「從彈孔密布的磚牆中,觸摸到跨越深港的同胞生死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