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水務署兩星期以來日以繼夜進行臨時食水管鋪設工程,昨日清晨完成接駁。右圖:皇后山邨食水問題引起關注。\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粉嶺皇后山邨、山麗苑的食水早前出現瀝青等沉積物,特區政府調查後相信與坪輋路一段有瀝青塗層的水管有關,水務署前晚(12日)動員約200人,在坪輋路通宵進行新鋪設臨時喉管接駁工程,永久停用該段含瀝青塗層的水管,並在昨日清晨恢復供水。有皇后山邨居民表示,昨日早上扭開水龍頭見到水呈乳白色,稍微有點渾濁,但放水一段時間後便恢復正常。有區議員認為,政府反應迅速,以一個月時間便成功換掉含瀝青塗層的水管。
水務署回覆《大公報》查詢時表示,更換水管後,會繼續將每天水質監測結果張貼於屋邨當眼處,將持續一段時間,讓居民安心飲用乾淨食水。\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伍軒沛
「大廈每日都貼有水質監測結果,我一直都留意着,沒有問題我就正常用水。」皇后山邨居民葉太昨日對大公報記者表示,上月食水已經清澈,沒有再出現黑點。
皇后山邨和山麗苑上月出現食水水質問題,引起社會關注,特區政府高度重視,行政長官李家超召開高層督導會,提出10項應對措施,包括更換涉事的400米喉管。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於上月7日實地視察後表示,今年內展開更換涉事喉管的工程。
如期兩周內加建臨時喉管
政府部門隨即與社區各界及道路使用者協調,水務署和承建商全速進行加建臨時喉管工程,如期在約兩星期時間完成,並於上周六晚上進行接駁喉管工序,包括關閉現有喉管閘掣、系統排水、於多個接駁點更換管件並焊接新喉管、分階段重啟閘掣,以及徹底沖洗相關供水系統。施工期間需要暫停供水,以把供水路線改道至新鋪設的臨時喉管,取代含瀝青塗層的水管。皇后山一帶住戶的食水及沖廁水均需要暫停,受影響地區包括皇后山邨、山麗苑、及位於沙頭角公路(孔嶺村至沙頭角墟)、坪輋路(孔嶺村至雲泉仙館)、五洲路、禾徑山路及鹿頸一帶的68條鄉村。
為盡快完成這些工序,縮短停水時間,水務署動員約200人,於前晚10時開始,通宵達旦進行臨時喉管接駁工程。昨日按計劃完成,受影響區域的供水於早上約8時陸續恢復,而皇后山邨及山麗苑有大廈水缸作為緩衝,供水於昨日早上7時恢復。
署方:食水初期呈乳白色屬正常
大公報記者昨日到皇后山邨觀察,屋邨入口資訊牌位置,有張貼「瀝青塗層喉管永久停用」、「暫停食水供應」等通告,當眼處張貼最新的食水檢測結果報告。一個月前居民蜂擁搶購樽裝水,昨日則偶爾看到一兩人購買,但已不見「人手兩桶水」境況。居民張小姐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昨日早上家中水龍頭初期出水有些渾濁,但放水一段時間便變清澈,從她展示的照片可見,食水呈乳白色。她說下午時分,水已經變得透明清澈,「但家中還有兩個小朋友,所以還是謹慎點,這些水用來洗澡,飲用的就購買樽裝水。」她認為政府有加快反應速度,她期望全部完成更換水管後,事件告一段落。
北區區議員宋冰冰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近月不時到水管工程處看進度,工程人員日夜兼工。前晚的鋪設臨時喉管接駁工程,於發生事件約一個月便完成,更一次過動員200人施工,讓工程做到「晚上動工、日間有水」的特快速度,反映政府關注民生。他稱晚上停水施工,可極大減低對民生的影響,她認為這個工程無論是籌備還是工作進度,都非常有效率。
水務署表示,昨日早上曾收到零星個案反映,恢復供水初期,用水呈奶白色或稍為渾濁,署方團隊隨即向有關用戶解說此乃正常現象,釋除他們疑慮。水務署稱,為讓受影響用戶及早準備,該署在進行工程前,一直就臨時食水供應的安排,與房屋署、民政事務總署北區民政處、當區區議員、鄉事委員會及關愛隊等地區人士密切溝通,以部署向受影響住戶提供適切協助。隨着坪輋路新建臨時喉管啟用,相關使用瀝青塗層的舊喉管已永久停用,讓皇后山一帶居民更加安心用水。水務署爭取於今年底前,以藏於地底的永久喉管替代該段外露並佔用部分路面的臨時喉管,該段臨時喉管將移往其他地方重用。
水務署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在皇后山邨當眼處,每天張貼水質監測結果,讓居民能安心飲用乾淨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