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時事追擊/智能設計 透明天幕好光猛 組裝合成助提速 公廁升級大翻新

時間:2023-07-06 04:02:39來源:大公报

  圖:白石角公廁的天花設有玻璃天幕,還懸掛了多個單車輪作裝飾,陽光可以透過天幕照射入室內,光猛又有美感。

  本港近年來也加大力度翻新和改造公廁,特區政府在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撥款超過6億元推行「優化公廁翻新計劃」,五年內翻新或優化約240所由食環署管理的公廁,截至今年5月,食環署已展開超過190所公廁的翻新或優化工程,有公廁不但引入智能設計提示補充廁紙,更設有天幕,使用者抬頭可見藍天白雲,早前獲得香港廁所協會頒發獎項。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協會巡查的400多個公廁中,仍有四成環境衞生有待改善,其中新界部分公廁和鄉郊的流動公廁衞生最不堪。食環署表示,將利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及「裝配式建築」技術等,縮短翻新或優化項目的時間,五年內會再翻新約430個公廁,使公廁成為衞生、清潔及安全的公共設施。\大公報記者 黃山(文、圖)

  在上年舉辦的「2022香港最佳公廁選舉」中,山頂凌霄閣公廁獲得金獎殊榮,而土瓜灣馬頭角道公廁獲「最佳設計理念公廁獎」,位於上環的磅巷公廁及浴室則獲得「最佳古蹟廁所獎」。舉辦機構「香港廁所協會」負責人近日在食環署和負責公廁翻新工程的建築署人員陪同下,參觀了「磅巷公廁及浴室」、「馬頭角道公廁」以及全港第一個智能公廁「白石角公廁」。

  恍如單車博物館 打卡好去處

  「參觀了3個翻新公廁,都非常滿意,特別是白石角公廁是香港第一個智能化公廁,令人驚嘆不已。」香港廁所協會主席蘇金標先生開心地說,由食環署管轄的還有400多個公廁在未來數年需要翻新,希望都能參照白石角公廁模式,且更進一步優化,令市民開開心心使用,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

  「我以前全世界四周圍走,今年剛去過英國和德國,參觀了當地的公廁,與香港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香港廁所協會前主席熊志權博士雀躍地說,特別是白石角公廁非常突出,值得帶朋友參觀打卡。

  食環署統籌主管(潔淨基礎設施)黎兆光先生表示,白石角智能公廁在今年一月開始啟用,設計上配合附近單車徑主題,在改善香港整體公廁環境衞生的大前提下,與建築署合作,將管轄內的公廁改造為「整潔、乾淨、便利市民使用」。建築署工程策劃經理許鳳珠女士表示,白石角公廁出入口的智能鏡,可以用來發放食環署服務資訊,市民亦可透過智能鏡的回饋系統,對公廁設施或服務評分。清潔員也能透過智能顯示屏得悉廁紙、梘液、廁板消毒液等消耗量,以便及時補充。

  白石角公廁在設計上融入社區元素,公廁的天花頂設有一大片玻璃天幕,抬頭可見藍天白雲,同時懸掛多個單車輪作裝飾,陽光可以透過天幕照射入室內,充滿溫馨和美感。公廁每一個廁格背面牆上,印有不同年代的單車圖案,入廁恍若進入單車博物館。

  此外,白石角公廁設有通用設計廁所,使用者可利用觸覺感應系統,自動開關廁所門,方便輪椅人士使用。

  單車發燒友Andy表示,白石角公廁設計先進智能化,又融入社區元素,值得向市民推廣和打卡。大埔區衞生總督察楊永智表示,白石角公廁因加有智能系統方便管理,一有什麼問題會即時通知廁所事務員處理,因面保持得非常乾淨,得到市民的讚賞。

  裝配式建築 省時省力保質量

  「馬頭角道公廁及浴室外觀設計富藝術感,呼應鄰近的牛棚藝術村。」建築署高級物業事務經理吳惠玉表示,改造工程應用「裝配式建築」技術,採用大量的工廠組合件,省時省力又有質量保證。

  馬頭角道公廁及浴室在地面設有廁所和浴室二合一功能室,方便行動不便人士使用。「公廁及浴室乾淨明亮,空氣清新沒有異味,環境舒適。」街坊馮先生高舉拇指稱讚道,馬頭角道公廁及浴室比自己家中的還要好,非常棒。

  負責上環磅巷公廁及浴室翻新工程的建築署高級物業事務經理陳銘泰介紹道,1904年在上環磅巷興建的「磅巷浴室」,是香港首個永久公共浴室設施,1961年原址重建後成為至今的磅巷公廁及浴室。磅巷公廁及浴室在2022年翻新後,地面設有暢通易達廁所和浴室,方使行動不便人士使用,較獨特的是,一旁還設有適合一家大細共同使用的廁所。

  香港廁所協會前主席熊志權博士表示,街道上大部分的公廁都合格,但也有部分髒亂差,希望政府加快力度,將餘下400多個還沒翻新的公廁盡快開展翻新工程,提升香港整體形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