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健康成長/義務啟蒙導師 助基層童建立自信

時間:2022-05-06 04:23:50來源:大公报

  圖:蘇蕙英(後右二)近年參加社協的兒童啟蒙天使計劃,擔任義務啟蒙天使,帶領基層兒童參與不同活動。

  窮家孩子少見世面,缺乏自信,義務啟蒙導師蘇惠英分享近20年帶孩子增廣見聞的經驗,導師鼓勵及循循善誘,「你並不比人差,畀心機讀書,唔一定要讀大學,發掘自己的興趣,也可以有自己美好的將來」,孩子漸漸會建立正面價值觀,有助建立自信。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前人力資源總監蘇蕙英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在職15年期間,她安排數百名同事做導師,每月一次和社區組織協會社工帶領低收入家庭的6至12歲兒童參與活動,受惠兒童逾千人。離職後,她在社協做義務啟蒙導師,與一名8歲女童建立師友關係,每月見面兩次,4年來仍保持聯絡。

  糾正孩子不恰當習慣和想法

  蘇蕙英說,兒童未到過港島、未坐過電車,她會安排體驗活動,或包一間戲院看電影、參觀音樂農莊、到海洋公園等,或讓兒童與父母製作風箏,再坐旅遊巴到石澳放風箏。600名兒童可自選聖誕禮物,禮物由同事捐出,由聖誕老人親手送贈。

  她說,當年認識幾歲大的孩子或升上大學或投身社會工作,都會通知她,令她感到欣慰。她盡量安排孩子到不同崗位實習,讓孩子得到公平的機會。她認為,啟蒙導師與孩子關係更密切,「有時父母不懂溝通技巧,導師糾正孩子一些不恰當習慣和想法,例如去洗手間排隊打尖等,她們會聽教,身心向好發展」。

  「千人計劃」應擴大名額

  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提出推行解決跨代貧窮的試驗計劃,由企業人員擔任劏房初中生導師,讓少年裝備自己,增強自信心,名額一千名,為期兩三年;他亦提出制訂整體的青年政策和發展藍圖為青年提供職業培訓。蘇蕙英認為試驗計劃好,不少年輕專業人士有愛心和時間,但無途徑協助基層家庭,配對活動有意義,但名額太少,應提早在小學指導人生方向,對未來入中學、學習及前途都有幫助,最好可跟進至18歲。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相信,師友計劃跟進期至少5年,政府並為青少年供款,令他們有錢學習技能,提升競爭力,同時應提升家長的親子技巧及工作能力。 大公報記者 梁淑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