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控疫壓倒一切 堅持就是勝利\龔之平

時間:2022-03-19 04:24:28來源:大公报

  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就是勝利;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要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總書記講話對香港疫情防控戰同樣意義重大。當前香港疫情仍然十分嚴峻複雜,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絕不能鬆勁、懈怠,更不能見步行步不作為。要吸取經驗和教訓,全力提升抗疫成效,繼續按照「三減三重一優先」的工作重點有序鋪排下一階段的工作,直到取得疫情防控戰的最後勝利。

  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

  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至今近三個月,病毒蔓延情況仍未得到有效遏止,截至昨日為止,感染個案已突破一百萬宗,逾5千人死亡。儘管單日感染數字由高峰期的5萬降至2萬左右,但仍然處於高位平台期,何時能真正穩控疫情仍面臨大量不確定因素。面對嚴峻的抗疫形勢,香港各界需要保持清醒頭腦,一方面要認識到當前疫情防控的複雜性、艱巨性、反覆性,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的抗疫方針政策,不能有絲毫動搖。

  在過去兩年多以來,內地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斷提升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防控水準,快速有效處置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國家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充分體現了防控疫情的堅實實力和強大能力,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也充分說明了內地抗疫經驗是高效的,是值得積極、深入、全面借鑒的。

  香港過去兩年抗疫取得了成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借鑒了內地「動態清零」部分做法。而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香港抗疫工作出了嚴重問題、飽受各界詬病,根本原因也在於,面對新抗疫形勢,香港沒有借鑒好、對接好內地有效的抗疫思路和機制。雖然看到了疫情形勢嚴峻,但過分強調香港的獨特性;雖然知道抗疫漏洞何在,但沒有下定決心採取真正切實有效的舉措;雖然明白抗疫是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但行動上並沒有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以至一再錯過穩控疫情的時機。

  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當前抗疫的緊要關頭,香港絕不能放棄已被證明有效的抗疫方針、轉變方向走到錯誤道路上。令人憂慮的是,近期香港出現一些厭戰情緒和麻痹心態,例如認為香港已經出現大量感染,未來更可能有一半人口感染,因此不必再花資源穩控疫情,變相放棄積極防控政策,甚至可以與外國「與病毒共存」對接,等等。

  特區政府和香港各界要保持清醒,準確認清形勢。要知道任何放鬆、懈怠,都可能會導致災難性後果。第五波疫情為何會幾何式爆發?疫情死亡率為何會急劇飆升?社區疫情何以全面失控?事實一再說明,香港抗疫必須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方針,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策略。行百里者半九十,半途而廢、左搖右擺,勢必會付出沉重代價,唯有堅持到底才能贏得勝利。

  疫情防控就是在同病毒賽跑、跟時間賽跑。香港在中央及內地省市的全力支持下,抗疫形勢得到了改觀,但距離「早日穩控疫情」的要求仍有巨大的差距,還有很多工作急待落實到位。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援港抗疫工作專班第八次協調會上已經說得明明白白,就是要切實發揮組織領導作用,特別是有針對性地改進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部門之間統籌協調。這是特區政府抗疫工作最突出的短板。必須盡快完善跨部門的指揮協調體系,集中各部門資源和力量提供便民服務,落實抗疫舉措。二是全力提升救治能力。三是改善中央援港物資派發。四是統籌用好中央援建隔離設施。而在援港工作第九次協調會上,夏寶龍副主席又再次強調要圍繞「三減三重一優先」的工作,重點有序鋪排下一階段工作。特區政府應圍繞這些目標,進一步優化舉措,抓緊補短板、強弱項。

  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總書記強調,要壓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求,從嚴從實開展防控工作。這既是對內地抗疫工作的指示,也同樣適用於特區抗疫工作。特區政府管治班子必須堅定負起抗疫的主體責任,勇於擔責、勇挑重擔、踐行誓言,全力以赴將抗疫工作落實到位,須臾不可鬆懈,像以往出現過的問題和錯誤,絕不能再犯。全體十八萬公務員要切切實實地動員起來,這是應該充分運用的人手,體現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本色。「要把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盡銳出戰,決戰決勝」。

  抗疫能否取得成功,取決於抗疫思想。如果思想動搖了,無法看清形勢,沒有堅定落實中央指示的執行力,疫戰如何取勝?在兇猛疫情面前,共存沒有出路;戰勝疫情,責任不能缺席。病毒是我們的共同敵人,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特區政府全體管治班子,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迎難而上,用實際行動去證明:香港一定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