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北部將是本港未來發展重心,據了解,行政長官在10月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將交代新界北部發展整全規劃概念,除擴大新界北發展範圍研究,同時會展開接駁香港與深圳的跨境鐵路研究。有立法會議員希望深港兩地政府盡快興建新鐵路,接駁洪水橋和前海。
有智庫則倡議,同步展開分別以洪水橋、河套創科園及蓮塘/香園圍作為港方落腳點的跨境鐵路研究,進一步優化港深跨境交通基建,滿足長遠發展需要。\大公報記者 鄭文迪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早前接受《大公報》訪問時預告,政府將擴大新界北研究,並會結合交通基建全面檢視。消息指,政府擬建一條跨境鐵路接駁香港與深圳前海,並在施政報告公布展開可行性研究。
打造新界全新商業核心區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希望深港兩地政府盡快興建新鐵路,接駁洪水橋和前海,「西邊只靠深圳灣大橋這個陸路口岸,其實承受不到這麼多客流,所以前海、洪水橋跨境鐵路有迫切性去做,也很合理,令東部、中部、西部,都有鐵路將香港與深圳連結起來。」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指出,洪水橋站早預留土地作跨境設施用途,但當時僅打算建鐵路駁通香港機場及深圳寶安機場,現時配合前海發展,更有興建價值。根據高鐵西九龍站的經驗,他建議由洪水橋到前海的鐵路,在前海實行「一地兩檢」,方便出入境。
翻查《鐵路發展策略2014》,當時政府已曾研究興建「港深西部快速軌道」,當時概念分三個部分,除前海連接洪水橋的路線外,更包括連接香港國際機場至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以及屯門南接駁小蠔灣支線,預計成本會超過1100億元,當局形容經濟效益仍有待驗證。
現任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的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2019年初接受《大公報》訪問時透露,洪水橋鐵路車站前預留的地皮,原意不僅用作「站前廣場」,更可用作興建一條連接深圳前海的跨境鐵路;他建議政府可適時探討,將洪水橋打造成新界全新的商業核心區(CBDN)。
團結香港基金倡議在新界北部興建三條接駁深圳的跨境鐵路,分別以洪水橋、河套創科園及蓮塘/香園圍作為港方落腳點。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認為,隨着前海擴容,現時更有迫切性優化新界北部規劃及基建,「每條跨境鐵路都應該盡快展開研究」。
至於接駁洪水橋的跨境鐵路,葉文祺認為有兩個可行方案,一是重啟港深西部快速軌道;二是興建接駁洪水橋與深圳灣的鐵路,駁入深圳地鐵13號線。兩方案各有優劣,快速軌道可直駁前海,但預料時間較長、造價較高、要克服的技術困難更多;接駁深圳灣方案則可較快實現,兩方案甚至可以並行,進一步完善港深跨境交通基建。
北環線或延伸至皇崗口岸
除洪水橋接駁前海鐵路外,據悉,政府亦有意在北環線在新田站向北延伸前往皇崗口岸跨境。運房局近日稱,有見深圳在重建後的皇崗口岸預留空間讓北環線支線接入,已要求港鐵研究興建北環線支線的可行性及效益,讓政府適時考慮。按港鐵文件,北環線已在新田以北潛在落馬洲河套及皇崗口岸分線有備置工程。
運房局稱,擬議的北環線長遠可於古洞站往粉嶺北、坪輋等東面延伸,會因應發展新界北的最新土地用途規劃,為北環線預留彈性。政府原預期在今年第三季完成《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運房局指,如何提升新界北新發展區與市區的連繫會是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