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專 訪/陳振英:融入灣區 港具接軌優勢

時間:2021-07-20 04:23:38來源:大公报

  美國政府日前向在港經營的美國企業和個人發出所謂的「商業警告」,聲稱在香港國安法之下,在港營商風險增加云云。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近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強調,這是美國一貫抹黑香港的手法,強調香港營商風險不會因此發生什麼變化,而且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會處處,「美資才不會撤出香港這麼笨」!

  陳振英強調,只要利用香港高度接軌的角色與深圳創新科技結合,做到互利共贏,融入大灣區,有望將銀行業的潛在客戶數目擴大10倍,而「跨境理財通」更是香港銀行業未來的增長引擎。\大公報記者 馮瀚林、義 昊(文) 凱 楊(圖)

  對於美國國務院等四個部門日前發出所謂的「商業警告」,陳振英認為,香港國安法生效一年以來,香港資訊自由流通,並未見有在港機構明顯收縮,而且美國企業最現實,只要哪個市場有實力,他們就會到哪裏開拓業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會處處,美資才不會撤出香港這麼笨」。

  「我覺得國安法嚇怕外資這個說法是不成立,我亦不擔心香港吸引不到外資進駐。」

  至於個別外資離開香港,例如美國對沖基金Elliott Management、日本最大網絡券商思佰益等,有傳媒誇張地形容為國安法嚇怕外資,陳振英不認同有關講法。他解釋說,現時香港是很受外資歡迎的地方,而外資進進出出亦很正常,例如每年都有一、兩間銀行撤出香港,但有更多內地銀行會進駐。全世界首100大銀行,有78家在香港經營。「其實我覺得國安法嚇怕外資這個說法是不成立,我亦不擔心香港吸引不到外資進駐。」

  另外,談及有人擔心深圳在金融發展方面迎頭趕上,導致香港優勢不再,陳振英指出,香港與深圳的關係是互利共贏,深圳的本地生產總值超越香港,以及深圳在創新科技方面是領跑全國都是事實,不過深圳有外匯管制,而香港資金自由進出,外資在香港亦沒有股權限制,加上香港擁有與國際法律接軌的普通法,以及制度上與國際高度接軌的優勢,所以香港金融業的優勢仍在。「我們科技方面其實可以和深圳做到『互補合作,互利共贏』,所以我們應該利用高度接軌的角色,加上深圳在創新科技方面的一些技能,我覺得現在河套地區一起共同發展的方式,符合香港和深圳將來兩邊都可以利用到對方的長處,幫助自己發展。」

  「未來香港銀行可以服務大灣區的居民。我們的客戶就由700萬變成7000萬,增長10倍。」

  陳振英強調,就銀行業而言,香港本身客戶總數的增加是相當困難,「所以我們未來發展的空間是融入大灣區,令到香港銀行可以服務大灣區的居民。我們的客戶就由700萬變成7000萬,增長10倍。因為在大灣區銀行業務來講,它仍然用一個地區,一個省這樣經營的,但香港是一個同國際接軌的市場,我們應該與大灣區金融業做好所謂『互聯互通』。」

  此外,「跨境理財通」是銀行業未來幾年最大的一個增長引擎。陳振英指出,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內地居民儲蓄率是45%,而香港的儲蓄率只有25%,這代表有很多財富需要保值,香港銀行業當然希望服務到這個龐大的市場。現時跨境理財通的總額度落實1500億,投資者額度是100萬人民幣,實行封閉式管理。他形容這是創新的做法,同時解決了走資和反洗錢的擔憂。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