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急需增地/專家:填海躊躇不前 民生影響大

時間:2021-06-07 04:23:32來源:大公報

  圖:「明日大嶼願景」涉及未來二、三十年香港的長遠發展,當中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興建人工島則是計劃重中之重的項目。

  躊躇多年的中部水域人工島計劃終於啟動,月內將展開勘測研究。不過,社會上有聲音質疑填海用地難抵極端天氣及全球水位上升的挑戰,香港工程師學會高級副會長鍾國輝接受《大公報》專訪,剖析坊間對填海工程的誤解,指出工程可透過海堤設計及用地規劃,有效應對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例如可設置弱波石減低海浪衝力,或將沿海地區規劃作休憩用地兼緩衝區等。

  鍾國輝強調解決工程技術問題不難,最重要的是社會要有共識、有決心透過填海增加土地供應,「填海造地不只是工程問題,更是民生問題,若躊躇不前,整個社會都要承受代價」。\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應對氣候變化肯定亦是工程界的考慮,但研究都未做就話人工島頂唔住巨浪、海水上升會水淹人工島,我認為這樣的說法是誤導。」有逾30年土木工程經驗的鍾國輝指出,在中部水域填海造地是跨越二、三十年的願景規劃,具體發展方案會建基於詳細的研究及多方面考慮,政府即將就計劃展開為期42個月的研究,若現時已斷言人工島難以抵禦極端天氣影響,是言之尚早,以海浪威脅反對建造人工島的理據更是似是而非,「若水位真是大幅上升,中環、彌敦道都會被淹沒,這不是更需要建造人工島嗎?」

  海浪威脅有法可解

  鍾國輝解釋,所謂的海浪威脅涉及兩方面考慮,包括海平面高度及海浪。海平面是決定人工島填土高度的關鍵,勘測設計階段會有詳細評估,包括氣候變化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不同報告及場景評估所得的海平面上升不盡相同,但工程上都可以處理,即使建造過程中調整評估,例如預期會升得再高啲,我們都可以透過增加填土高度、加高海堤等不同方式處理」。至於緩解海浪影響,在較開放的海域放置弱波石、建造較高的堤壩、在海邊設立較闊的緩衝區等,都是可行方案。

  「辦法總是比問題多,一個世紀工程,應該先做好研究,不能因為危言聳聽就不搞。」鍾國輝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出版的《海港工程設計手冊》,早年已將海平面上升幅度列入填海工程的考慮因素,2018年亦納入了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有關海平面上升及風速增加的最新推算,據悉之後會更新。他認為氣候變化挑戰不應該是否決建造人工島的理由。

  「填海造地不只是工程問題,更是民生問題」,鍾國輝指出,社會有共識香港需要更多土地發展,包括填海造地,若因為各種爭議而躊躇不前,最終全社會都要承受代價。

  有望成大灣區中心

  鍾國輝認為,中部水域方便接駁港島北及大嶼山,生態價值較東面水域低,水亦較淺,而且三面有天然屏障,風浪不會太大,無論從規劃或工程角度,都是合適的填海選址,「這個位置亦是屯門、大嶼山、交椅洲同香港島的策略性道路及鐵路網交匯處,落成後有助改善新界西北同香港島交通,日後更可望成為大灣區中心。」

  至於人工島的規劃,鍾國輝指出,中部水域勘測結果,包括水流、風浪等,將決定人工島具體選址及用地規劃,「(人工島)未必是『四四正正』,填海可以避開生態價值高的地方,亦可以在面向大嶼山、風浪較細的地方建造生態海岸線。」

  鍾國輝估計,人工島的用地限制不大,惟南面風浪會較大,沿海可預留較大的緩衝區,用作海濱、公共空間等用途。他又預期政府在進行中部水域研究期間會進行公眾諮詢,收集市民對人工島規劃發展的意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