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單有這麼一處古蹟,地處小石虎胡同,清代的毓公府和右翼宗學。一般認為,曹雪芹在京有據可查的遺跡共有七處,此為其中之一。曹公在此結交了敦敏、敦誠兄弟。進入民國之後,這裏成為「國立蒙藏學校」校址。學校創設於蒙古王公貢桑諾爾布之手,旨在培養少數民族精英。
新中國成立後,院落一度用作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又改造為商場,名為「民族大世界」。九十年代後期,我到北京讀大學,有時候去西單買書,順便到這個商場轉轉,裏面攤位多而擠,繞來繞去,像個小迷宮,有賣日用品、文具、旅遊紀念品的,也有幾個小吃攤。我記得,有一種煎餃十分好吃,需排隊購買。攤主揭開大平底鍋時,水蒸氣猛地沖出來,完全看不清煎餃的模樣,麵香肉香葱香油香卻裹在一起四處瀰漫,叫人食指大動。後來,去西單少了,某天看報,才知道商場騰退了,被遮蔽的古建築正在恢復。
前幾天辦事正好路過西單,走進蒙藏學校舊址去參觀。恰逢雨後,夏日的悶熱解了不少。院子方方正正,空曠安靜,難以找到當年商場的痕跡,就像當年這裏是商場時,難以感受到古韻一樣。院子分東西兩路,西路三進院落,東路四進院落,目前設計為幾個展廳,按歷史順序,陳列中華民族團結史的圖片實物。另有一間小些的屋子,專門介紹蒙藏學校,也就是這處古建的前世今生。更使人發思古之幽情的,則是院子裏的大棗樹。它在這裏扎根四百餘年了,枝繁葉茂,結滿了青色的棗子,一派盎然生機,把這院子裏新的老的建築,連同空氣,都渲染得開朗起來。
匆匆看完展覽,又回到院子中間的空地上。此時,雨氣漸消,暑熱復返,目光越過院落圍牆望出去,商圈繁盛,高樓林立。時尚和古樸看似各據一方,互不相擾,卻又氣息相連,吐納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