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疫情嚴峻,連續多日維持高雙位數確診,累計確診病例迫近8000宗,死亡人數增至124人。世界衞生組織代表昨日在西太平洋區新冠疫情網上通報會上,回應《大公報》記者有關香港當前疫情防控及全民檢測提問時指出,香港等地區病例增加,並出現社區傳播,突顯政府須採取果斷應對措施,重點做好檢測、隔離及追蹤等工作。有本港專家認為,本港在外防輸入、檢測及追蹤配套等方面仍有待加強;食物及衞生局前局長高永文認為,政府應即時開始籌備全民檢測,應對持續反覆的疫情。他強調要打贏「疫戰」,需要不同政府部門以至整個社會同心協力。\大公報記者 周琳、曾敏捷
世衞官員:病毒不會休息!
世界衞生組織17日在線上召開西太平洋區新冠疫情通報會。會上,就《大公報》提出有關香港當前疫情防控及全民檢測的問題,世界衞生組織地區緊急事務主任歐樂沃庫爾(Babatunde Olowokure)表示,西太平洋區內的國家和地區仍處於疫情的不同階段。目前,包括香港等一些地區報告病例增加,出現了社區傳播,這充分說明,政府需採取果斷的應對措施,重點做好檢測、隔離病患及追蹤接觸者。
歐樂沃庫爾強調,各國需要採取長期的心態和方法應對疫情防控,「我們理解當前各地政府和人民會出現抗疫疲勞,但病毒不會休息!因此需要確保應對措施能夠貫徹落實,並做好長期的準備。」
梁子超:檢測及配套跟唔上
就世衞提出的防疫重點,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本港防疫措施雖然已因應疫情發展不斷完善,但整體最大問題是措施未能及時「到位」,部分至今仍「唔到位」,「第二波(疫情)時檢測跟唔上,好多外來確診者走咗入社區;第三波時配套設施跟唔上,有人確診幾日都未入到院;到現在外防輸入仲係有漏洞」。
梁子超關注本港至今仍未堵塞豁免檢疫人士輸入漏洞,他指出,新加坡等地會限制豁免人士活動範圍,亦會透過加強檢測杜絕社區傳播,但香港的豁免檢疫人士「太自由」,恐日後再次引發新一波疫情。他亦關注,檢測及檢疫配套人手不足,認為現時市民交回深喉唾液樣本後,結果呈陰性的市民幾日後才收到通知,甚至不會收到通知,安排不理想,「你叫市民在未有檢測結果時留家隔離,避免播疫,但原來可能收不到結果」。
高永文:市民出現抗疫疲勞
食物及衞生局前局長高永文認為,政府的防疫措施未夠果斷,以至疫情至今未「斷尾」,市民亦出現抗疫疲勞,「每次一放寬(限制)就再出事,現在(堂食)收緊至兩個人都坐滿整間餐廳,可見之後再用呢招都未必收到預期效果。」
他認為政府在防控疫情方面須更具前瞻性,除密切關注疫苗的供應時間,同時要開始為全民檢測做準備,包括評估檢測需求、培訓支援人員等,「如果疫情持續嚴峻,全民檢測才可以切斷社區傳播,即使付出更大的代價都要做,因為整個社會不能再消耗;如果疫情好轉,在下波疫情爆發初期就即刻做。」
高永文又指出,現時檢測報告遲、疫情追蹤工作不夠,都反映相關人手不足,強調要做好防疫工作必須軟硬件配合,而要打贏「疫戰」,並非一個部門的事,而是需要不同政府部門以至整個社會同心協力,「若盡做還是不夠,咁就要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