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從BB到100歲 都可做運動

時間:2020-01-08 04:23:36來源:大公報

  運動不只是年輕人的活動,有「體壇百科」之稱的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鼓勵運動強身、終身運動,除寫專欄及出書向公眾推廣運動的好處、講解運動的是與非,他還身體力行,將運動變成自己的愛好。他兩度由香港划獨木舟到澳門,創造港澳海上運動壯舉,他認為,「由剛剛識行識走嘅BB,到過百歲嘅老人家,都可以做運動。」\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好多運動對身體都有好處,最重要是你鍾意。」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鼓勵從興趣出發培養恆常運動的習慣。他說,小時候住在西環觀龍樓,屋苑鄰近山邊,童年生活可謂「通山跑」,亦令他對行山、露營等戶外運動產生興趣。中學時期,雷雄德愛上踢足球,曾是鄧鏡波書院足球代表隊成員,球隊更在1975年贏得港島學界足球賽冠軍。

  「listen to your body」

  要講到雷雄德的「摯愛」,不得不提獨木舟。「當年一玩就上癮,到現在已經40多年」,雷雄德17歲開始接觸獨木舟,至今仍不時與朋友相約進行獨木舟旅程,據說,他個人擁有三隻獨木舟。雷雄德曾於1982年跟另外15位外展同學會會員,花了九小時由香港划獨木舟抵達澳門,成為港澳海上運動的壯舉;事隔34年,他在2016年再帶領一班年輕人,以11小時再次橫渡港澳,「長途旅程都幾辛苦㗎,但當你找到當中的樂趣,達成一個又一個目標,所有辛苦你都會忘記。」

  雷雄德認為,不同年齡層的人對運動選擇有不同取向,例如青少年好勝心強,喜歡比賽性質的運動;中年人喜歡探索型運動;長者則傾向選擇比較安全的運動,最重要是每個人因應各自的身體狀況及需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運動可以挑戰自我,令人有前進的動力,但運動要listen to your body(聆聽你的身體),量力而為。」   減少肌肉流失

  雷雄德說,自己近年少了踢足球或參與較激烈的運動,但堅持每星期最少三次到健身室進行力量訓練,每次45分鐘至一小時,目的是要鍛煉肌肉,減少肌肉流失。研究顯示,30歲後身體肌肉量每十年流失3%至5%,而肌少症患者出現骨折及跌倒的風險較高。

  雷Sir引述世界衛生組織指引稱,15至17歲青少年,每日應至少運動一小時;18歲至64歲成年人,每日運動不應該少於30分鐘;64歲以上的長者,則要每周至少兩次力量訓練,減少肌肉流失。

  不只是追求速度

  「行山『打卡』無問題啊,我都喜歡慢慢行,沿途欣賞風景、鑒賞植物、找尋歷史遺跡,亦是不同的樂趣。」雷雄德說,運動不只是追求速度,將運動與生活結合,例如成為朋友間共同的活動等,有助鼓勵恆常運動,而研究表明恆常運動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包括改善睡眠質量、預防肥胖症,甚至降低患上抑鬱症的風險等。

  不過,雷雄德提醒,做任何運動都要事前做足準備,亦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否則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他以自己進行獨木舟旅程為例,即使有40多年經驗,每次出海前仍然會留意天氣情況、水流、風向等。至於日常運動,他建議對戰項目要找能力相若的對手,好玩之餘亦不會超出身體負荷;跑步是大部分人都適合的運動,但每個人要視乎體能調節速度與距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