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讓中國優秀醫學與世界接軌

時間:2018-07-10 03:16:26來源:

  肝癌在中國內地肆虐,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和聲書院院長劉允怡憶述,自己學醫時,目睹不少美好家庭被肝癌摧毀,自此立志投身肝膽胰外科。劉允怡既是香港和東南亞地區首位成功實施近親肝移植手術的外科醫生,也是中國肝膽外科醫學走向世界的推手。年屆七旬高齡,他仍盡心培養人才,把全副精力放在訓練中國頂尖的外科醫生上,希望將中國外科的成就推向世界。劉允怡同時醉心臨床研究,期望將擁有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直接讓病人受惠。/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

  人生唯一「肥佬」:路試

  劉允怡是名副其實的「學霸」,小學畢業已拿到整個中學期間免費的獎學金,中學開始萌起學醫念頭,其後順利考入香港大學醫學院,1977年和1979年,分別獲得愛丁堡皇家醫學院院士、澳洲皇家醫學院院士。他笑言,「我所有考試都是一take pass(一次過關),連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是第一次提名就當選,人生唯一一次『肥佬』,是車牌路試。」

  劉允怡在醫科生的年代已決定投身肝膽胰外科。「做學生醫生時,我見到肝癌影響好多家庭,肝癌在中國又叫『中國人的詛咒』,我當時見到有一家人六兄弟中,有四個死於肝癌,第五個手術後康復,第六個不敢做篩選;有30歲爸爸患肝癌死亡,剩下妻兒無依無靠;這些個案多到數不完,我好想改善這個情況。」

  「肝段為本」獲廣泛應用

  自此,劉允怡專注肝膽胰外科研究。1960年代,肝癌的治療方法以切除為主,因為技術未夠先進,進行中易大量出血,令手術死亡率高達30%。為此,他致力研究肝內解剖結構,透過熟知肝內血管、膽管流徑,讓醫生在切除手術中,能避開這些位置,減少出血,減低死亡率,這種「肝段為本」的肝切除方法,至今仍為醫學界廣泛應用。

  1993年,劉允怡帶領威爾斯親王醫院的醫生團隊,成功完成香港和東南亞地區首次近親肝移植手術,為香港肝臟移植歷史寫下光輝的一頁。之後,他又與澳洲科學家Bruce Gray合作,研發出「釔90微球」放射性藥物。「以往的放射性藥物打入人體會跟隨血液流動,入骨會令骨髓無法造血,好多副作用,但釔90微球是利用樹脂包裹,能做到選擇性放射,打入肝動脈時直接走到肝癌位置,無副作用。」

  除了研究了得,劉允怡也是中國肝膽外科醫學走向世界的推手。當年中國因為文化大革命對外關門十年,在醫學上雖然發展出自己一套醫療系統,中國肝膽外科亦培養出一班非常優秀的外科醫生,但因長期與外國脫軌,改革開放初期,內地的醫療系統無法與外國對接,令內地醫生無法打入外國市場。

  助內地醫生邁向國際

  「當年內地醫生發表文章去外國雜誌好困難,既不熟悉格式要求,引用文獻又不充分,英語水平亦較低。」劉允怡在「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提議下,決定幫助中國內地醫生走向國際。他積極邀請內地醫生來港,與外國醫生交流;又幫內地醫生批改論文,提升英文能力。憑着劉允怡的努力,時至今日,中國肝膽外科水平已和世界接軌,「2002至2004年間,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只有兩個中國人,現在有近200人,不少更擔當重要職務,可見中國醫生絕對有水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