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9日,「大灣雞」為全運會公路自行車女子個人賽選手打氣。\新華社
全運會開賽以來,自行車男子個人賽是備受關注的項目之一,因其不僅是本屆全運會唯一一項連接三地的賽事,更是粵港澳深度融合的一個代表性縮影。
「這場比賽裏,三地無縫銜接,運動員『無感通關』,讓人們直觀看見和體驗了全運會的高效便捷和科技含量。更深層的意義在於,這充分體現了三地在跨境交通、邊防檢查、身份認證、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務管理上的高效協同和深度打通,是大灣區加速融合的『可視化』體現。」暨南大學灣區國際智慧應急與安全發展研究院院長盧文剛說。
一方面,全運會是對大灣區一系列「硬聯通」的集中檢驗。無論是穿越港珠澳大橋的公路自行車比賽,還是利用深圳灣大橋跨越深港兩地的馬拉松比賽,都是對「硬聯通」成果的最佳呈現。另一方面,全運會在「軟聯通」上首創「1+4」聯絡機制,破解跨境協作難題。
「大灣雞」體現粵港澳「心聯通」
中國華南研究會創會會長、數字經濟與未來城市研究院院長胡剛表示,三地政府通過籌辦賽事,建立了有效的協調機制,可應用於未來的通關、物流、數據共享等日常合作中。
圍繞全運會吉祥物展開的「梗文化」互動,也是「心聯通」的別樣體現。全運會吉祥物「喜洋洋」和「樂融融」因可愛活潑的特點,被廣大網友親切稱為「大灣雞」,獲得了遠超一般賽事吉祥物的關注度和喜愛度。「在粵港澳飲食文化中,雞其實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親切感,可能比設計原型白海豚更日常、更貼近灣區百姓生活。這證明,最有效的區域文化交互與融合,是群眾用自己的語言講好自己的故事。」
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