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台胞王懷璞先生捐贈郵刊郵品專題展」現場展出了部分珍貴的孫中山形象郵票。從郵票印製的年份來看,孫中山形象郵票主要集中在1929年到1949年期間,這20年間,發行了郵票共39套,(紀念郵票9套、普通郵票30套),面值的變動反映了幣制更迭、通脹急遽的問題。
據介紹,抗戰期間,有80%的郵票都是以孫中山先生為主圖,除了有正票、加蓋的也不少,呈現在民族危亡之際,郵政以孫中山先生之尊容,作為凝聚國人奮戰不懈的精神依託。
王懷璞次子王世忠、女兒王嘉文對大公報記者表示,父親王懷璞集郵不是收集而已,更是整理、分類、編目,甚至親自編寫郵刊,撰寫說明、校訂資料。這需要長期投入與極高的專注力,一點一滴地累積,不得急躁或隨興,充分展現父親工程師嚴謹、精密的性格也是罕見的組織力與系統性。「父親的書房宛如一座微型博物館,郵刊、郵票按年代、題材、來源分門別類,郵刊每滿一年,即以硬殼整齊裝訂、加註書目以防失散。他是郵品的收藏者,更是郵政文化的守護人與編年史家。」
1989年,王懷璞專赴大陸探親。兩年後,他在蘇州購置了房產,之後陸續結識大陸的郵友,得以收集大量大陸早期郵刊。自1995年起,王懷璞將前後超過一百年,自1915年到2017年的集郵書刊陸續寄送到蘇州家中存放,取名「王懷璞郵史圖書館」。
2024年12月,王岳忠夫婦聯繫大公報,希望幫助父親的畢生收藏能捐給家鄉江蘇。大公報記者為此多方奔波聯繫,最終確定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為受贈方。 大公報記者陳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