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逛西安小南門早市,成為很多遊客來西安必打卡項目。\受訪者供圖;右圖:吉林集安早市以其榆樹皮冷麵、新鮮打糕、白桃等美食在社交媒體走紅。
熱氣騰騰的豆腐腦、金黃酥脆的油炸糕、喧鬧響亮的叫賣聲─這本屬於中老年人的早市場景,如今正成為年輕遊客們爭相打卡的旅行新地標。
「早上五點半出發去集安早市,一碗熱乎乎的酸湯子配上現打打糕,這趟早起值了!」一位在抖音分享早市體驗的遊客興奮地表示,他特意在早市附近的民宿住了一晚,「就為了能五分鐘走到早市,體驗邊境小城的獨特魅力」。
年輕一代的出行選擇,正推動傳統熱門旅遊項目向新興和多元市場擴展,如今像這樣專程為體驗早市而規劃的旅行越來越多,年輕人把逛早市列入旅行必玩清單。美團旅行數據顯示,今年9月前半月,「早市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上漲70%。有業界人士指出,遊客對在地文化與獨特體驗的熱情高漲,早市已成為體驗一地生活文化的窗口。\大公報記者 盧冶、林凱
這個假期,早市成了遊客訂房的新地標。吉林集安早市、瀋陽小河沿早市、黑河國際大早市、哈爾濱紅專街早市、天津西北角早市等入選十大「住在早市附近」熱搜目的地。
這些早市憑藉什麼魅力吸引年輕人專程前往?答案就藏在濃濃的煙火氣中。一位熱愛逛早市的年輕人柳倩坦言:「很多商業化店舖會為照顧遊客口味調整食物,而早市客群多為本地居民,食物自然更地道。」
集安早市作為邊境小城的代表,以其獨特的葡萄酒、榆樹皮冷麵、新鮮打糕、白桃等美食在社交媒體走紅。早市打糕師傅王師傅介紹說:「今年外地遊客比去年多了三成不止,能看見不少年輕人拉着行李箱直接來逛早市。」
在哈爾濱紅專街早市,大紅燈籠、國旗、湧動的人群,讓這裏的節日氛圍瞬間拉滿。煎黏豆包、油炸糕、肉蛋堡、排骨肉包,各色美食攤位前都排着長隊。
「平時上班8點起床像是酷刑,可去逛東北的早市,六點半就已經跟着人流往巷子裏鑽了。」在上海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劉暢如此描述她的早市體驗。
攤販銷售翻番 住宿預訂火爆
集安早市葡萄酒攤位攤主劉善良表示:「今年國慶期間備了整整2噸的貨,每天天未亮就開始往早市搬運,很有幹勁。」
同樣受益的還有瀋陽小河沿早市的油炸糕攤主王大姐。「以前主要做街坊鄰居生意,現在天南地北的遊客都來買,我們還特意準備了打包盒,方便遊客帶走。」她笑着說,現在日均銷售額翻了一番,還僱了個幫手。
民宿酒店更是早市經濟的直接受益者。位於集安早市附近的「清歡」民宿老闆張先生表示:「今年預訂情況特別火爆,來我們家基本都是衝着早市來的遊客,因為離早市近,還可以將買回來的食材簡單加工。早在9月份,我們家國慶期間的房間就全都訂出去了。」
逾八成年輕團客要求列早市行程
《2025國慶黃金周出境遊趨勢報告》顯示,年輕一代的出行選擇,正推動傳統熱門旅遊項目向新興和多元市場擴展。愛彼迎中國業務負責人孔直秋表示,今年國慶長假,中國遊客對在地文化與獨特體驗的熱情高漲。趨勢顯示,25歲至29歲年輕遊客因興趣驅動而結伴出遊,他們往往將旅行視為生活方式,追求「旅行即生活」的沉浸式體驗。
從事旅遊行業十五年的導遊趙靜觀察到:「現在很多年輕人把逛早市列入旅行必玩清單,早市已成為體驗當地文化的窗口。」她帶的團裏,八成以上的年輕遊客會主動要求安排早市行程。「這反映出旅遊消費觀念正在變化,從看景點轉向體驗生活。」趙靜說。
數據顯示,2025年國慶文旅預訂同比增速達73%,「00後」遊客佔比達62%,除了逛早市,「00後」新玩法還包括文物遊、國門遊、觀星遊、高空遊、小眾民族妝造體驗、跟非遺傳承人學手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