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樂問集/古蹟的人文音符\周光蓁

時間:2025-10-06 05:02:28來源:大公报

  上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不少活動奏出動人音符。其中一場更是在曾備受敵軍轟炸的百年醫院中演奏,緬懷昔日的人和事。

  九月六日在香港明德國際醫院舉行的「勇德彌韻」室內樂演奏,由大提琴家李垂誼領導弦樂四重奏演奏三首古典作品選段,演奏前的解說,讓音符散發出不一般的感受。

  「誼樂社」十多年來組辦的「樂.憶古蹟人情事」系列,在保良局等本地歷史古蹟演奏兼懷緬往昔。這次在一九○七年建成的醫院演奏,除了紀念倖存建築和對和平的渴望,也向傳奇音樂家致敬。

  開場浦賽爾序曲後演奏的詠嘆調《狄多的哀歌》,在優美的大提琴引子後,第一小提琴張知行奏出感人的主題,與大提琴和唱。四把提琴的木質音色與古木地板發出完美音效,坐在第一排的筆者難得聽到直接傳來的琴聲,也佩服四位音樂家精準交錯的音符。

  一輪掌聲後,上演浦羅哥菲夫第二弦樂四重奏第三樂章,由馬愷喬擔任第一小提琴(附圖)。演出前筆者曾請教李垂誼,始知選奏這首作品跟明德醫院有莫大關係。原來上世紀在該醫院安度晚年的拉脫維亞傳奇鋼琴家、教育家夏利柯(Harry Ore),正是浦羅哥菲夫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同班同學。夏老每天下午為醫護及病人演奏,一九七一年更不顧年邁到大會堂出席倫敦交響樂團,演奏老同學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翌年辭世。內地學者近年對夏利柯進行深入研究,他在明德醫院的日子也許是個補充。

  音樂會以巴赫第三組曲的序曲及詠嘆調作結。演後遇上從澳門專程出席的澳門青年交響樂團理事長許健華,原來他的兒子正是四重奏的中提琴手許恩樂,也是本年度誼樂社招募年輕樂手之冠,可喜可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