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商用車司機體檢收緊 擬明年次季實施

時間:2025-09-11 05:01:36來源:大公报

  圖:政府研究收緊高齡商用車司機體格檢驗要求,目標明年第二季實施。

  政府研究收緊高齡商用車司機體格檢驗要求,由年滿70歲三年驗身一次,下調至65歲及每年驗身一次,目標明年第二季實施。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表示,今年第四季邀請商用車司機參與體格評估試驗計劃,並研究利用創新科技及人工智能(AI),測試司機身體反應能力及駕駛反應。

  運輸業界普遍對修訂體檢有所保留,認為駕駛態度比驗身更重要。有立法會議員支持修例,認為可保障司機和乘客安全;有議員關注降低年齡及加密年檢頻率,有否有足夠醫療配套,為大量商用車司機驗身。\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文) 麥潤田(圖、攝錄) 融媒組(製作)

  一名80歲的士司機上月在荃灣撞斃一名菲律賓遊客,再次引起社會關注高齡司機潛在風險。現時70歲以上的商用車司機(包括的士、小巴、巴士及貨車司機等)申請或續領駕駛執照時,須附有註冊醫生證明書,政府兩年前已經提出,研究降低門檻至65歲及一年一檢,各界關注何時落實。

  門檻降至65歲 每年驗身一次

  現時近四成小巴以及的士司機,年齡達65歲或以上。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隨着年長駕駛者人數逐漸增加,商用車司機因其職業性質相對承擔更高風險,所以政府正在檢討《道路交通(駕駛執照)規例》(第374B章)之中,有關商用車司機的體格證明要求及機制,進一步保障司機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已經委聘顧問小組及專家小組審視各持份者的意見,包括考慮微調指明疾病及身體傷殘項目,以及供醫生參考的醫療指引內容。

  陳美寶預告,將在今年第四季邀司機參與體格評估試驗計劃,確保前線醫生掌握醫療指引內容,提升司機對健康認識及對新要求的理解,同時研究利用創新科技及人工智能(AI),測試司機身體反應能力,以及駕駛反應,目標是明年第二季落實新安排。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陳恒鑌支持修例,認為可以保障司機和乘客安全,若體檢發現問題也可以及早醫治,並可同時調整體檢內容,加強保障範圍,他同時建議為有經濟困難的司機提供資助,透過申領基金的形式發放年檢補助金。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何俊賢關注,將來強制更多商用車司機驗身,有否足夠的醫療配套。立法會會議上管浩鳴議員關注,政府會否參考內地、台灣地區或日本的做法,為商用車司機訂立強制退休年齡。

  陳美寶回應,運輸署將會籌備有關服務的醫生名冊供業界參考,至於為商用車司機設定退休年齡,現時各地區的做法亦不盡相同,例如,澳洲、加拿大和英國沒有限制,內地則按年齡限制可駕駛的車種,若然一刀切設立退休年齡,難免對業界人手造成不必要的衝擊,政府現階段建議先加強商用車司機體格證明的要求,並會持續檢視推行的成效及優化。

  業界倡體檢增慢性病管理

  汽車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回覆《大公報》查詢,對收緊體檢要求有所保留,他認為重點仍然是司機的駕駛態度,降低年齡和一年一檢,令更多司機付出檢查費,若然政府最終一意孤行,應該向司機提供資助。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回覆《大公報》查詢時表示,現時不少公眾錯覺「年紀大更容易發生意外」,但運輸署紀錄顯示,現時高齡的士司機意外率實際上較其他年齡層低,相信意外較多跟駕駛態度有關,他支持政府修改高齡職業司機年檢規例,透過年檢可以令司機知悉身體狀況,更加注意保持健康,並在年檢後根據檢查者的身體狀態,提供一些健康指引,例如驗出血糖低,提醒司機注意補充糖分,血壓較高要留意飲食或服藥等。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及發言人翁國豪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安全駕駛更應以健康狀態為核心,而非單純考慮以年齡劃線,該會支持參與和推動運輸署《駕駛執照規例》的檢討工作,但期望有更合時宜的職業司機健康監察做法,建議政府參考最新醫學實證,對70歲以上駕駛者如需要續牌,可考慮在體檢時加入更科學化的身體及判斷力評估,包括反應速度和慢性疾病管理,逐步推動「以健康取代年齡」的新發牌理念。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