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抗戰勝利80周年/辛德貝格後人來華:舅舅阻止日寇殘害婦孺 南京「丹麥英雄」 救二萬難民出生天

時間:2025-09-06 05:02:31來源:大公报

  左圖:辛德貝格外甥女瑪麗安.安德森接受《大公報》採訪。\大公報記者郭瀚林攝;右圖:南京大屠殺期間,辛德貝格手持丹麥國旗站在難民營裏,阻止日寇殘害中國難民。

  1937年,侵華日軍攻陷南京,並展開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許多國際友人毅然選擇留守南京,建立庇護平民的「安全區」,時年26歲的丹麥人貝恩哈爾.辛德貝格正是其中之一。他利用外國人的身份在南京江南水泥廠周邊設立難民營和難民醫院,阻止日寇殘害婦孺,庇護並救治了約2萬名中國難民,被譽為南京的「丹麥英雄」。

  「貝恩哈爾.辛德貝格是中國的英雄,中國對舅舅的尊重也讓我深感榮幸。」來華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的辛德貝格外甥女瑪麗安.安德森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類必須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經驗和教訓,世界各國應該對話合作,而不是再次築起高牆。\大公報記者 郭瀚林、葛沖北京報道

  瑪麗安.安德森介紹,辛德貝格曾當過海員、士兵。1937年,他在上海為英國知名戰地記者彭布羅克.斯蒂芬斯擔任助手,記錄了淞滬會戰中侵華日軍的暴行,而後又接受一家丹麥公司僱傭,入職南京郊外的江南水泥廠。

  「當時,日本兵經常帶着武器來搜捕和施暴,舅舅就拿着丹麥國旗站在門口擋住他們,救下很多女人和孩子。」1937年12月到1938年3月,辛德貝格利用外國人的身份在廠區周邊設立難民營和難民醫院,共庇護並救治了約2萬名中國難民。辛德貝格還用照片和信件記錄了當時日軍的戰爭暴行,向國際社會傳播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南京難民贈絲綢橫幅:見義勇為

  瑪麗安向記者展示了一份二戰時期辛德貝格所持護照的複印件,其中一頁赫然寫有「辛博先生,中國之友」。離開中國後,辛德貝格將在南京拍攝的照片和紀錄片在日內瓦等地展出、放映。1938年在瑞士舉行的國際勞工大會上,與會的中國代表團團長朱學范深受辛德貝格的事跡感動,在這本護照上寫下了感激之詞。

  她所展示的資料中,還有一幅上書「見義勇為」絲綢橫幅的照片,1938年,江南水泥廠難民代表聯名把它贈送辛德貝格,以感謝他的救命之恩。據瑪麗安回憶,1968年時她和舅舅自駕遊途中,舅舅突然提起過去在南京的經歷,之後把這條絲綢橫幅贈給了她。舅舅說,這是當時他救助過的中國人送給他的。2006年4月,瑪麗安來華期間,將這幅絲綢橫幅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他後來回了丹麥,卻從沒真正從那段經歷中走出來。舅舅去世後,我們家族一直記得他做的事,我希望世界的人們能更了解這段歷史,也更了解彼此。」

  80年前的悲劇不能忘記

  瑪麗安是否曾問過舅舅為什麼要冒險保護中國人?「我沒問過,但我知道他是怎麼被教育長大的。家裏的長輩從小就告訴我們:要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不要猶豫和害怕。」瑪麗安說,當代年輕人不能只關心自己的安逸,當不公出現在眼前時,哪怕要面臨風險也必須站出來。

  瑪麗安認為,中國隆重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向世界傳遞了維護和平的信號。當今的世界和平仍然是一個難題,人類必須銘記80年前發生的一切悲劇,在歷史中汲取教訓,才不會重蹈覆轍。此外,各國人民也應通過交流了解多方的資料,學會傾聽和尊重彼此的歷史記憶。

  她表示,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敦促各國超越分歧,攜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代表了人類未來前進的方向。「從世界大戰到柏林牆,歐盟成員之間過去也曾經相互敵視,但現在我們已經明白,我們需要彼此。世界各國應該相互尊重、對話、合作,而不是再次築起高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