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肩負重任/三傑進天宮 啟長期駐留時代

時間:2021-10-17 04:26:17來源:大公报

  圖:10月16日,進駐天和核心艙的「神十三」航天員翟志剛(中)、王亞平(右)、葉光富向全國人民揮手致意。\新華社

  16日,中國空間站再迎三人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16日經過約6.5小時,於當日6時56分,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垂直穿針」,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完美首秀「太空華爾茲」,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四艙(船)組合體,始於今年5月29日的「太空之吻」五連捷,4個航天器形成「T字」組合體。9時58分,「神十三」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後續他們將完成更多科研任務,中國空間站開啟有人長期駐留時代。\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酒泉報道

  9時58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他們面帶微笑、自信滿滿,通過直播鏡頭向地面上的人們問好。後續,神舟十三號三人組將按計劃開展長達半年的太空生活。

  「神舟十三號已進入我們的太空家園──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三號乘組指令長翟志剛率先從空間站中報平安。「後續,我們一定團結協作、精心操作,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努力探索浩瀚宇宙」,「亞平老師」隨後說。她是進入中國空間站的首位女性,也將成為首位在太空出艙的中國女航天員。空間站中的微重力環境讓她的辮子「飛」了起來,又漂亮又有趣。「感謝大家對神舟十三號乘組的支持和關愛,我們一定不負厚望,請黨和人民放心!」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最年輕的「80後」航天員葉光富也精神抖擻地向地面報告。

  首要任務:「搬家」和整理

  依照此前的慣例,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進駐空間站後的首要任務,是「搬家」和整理,在此期間他們將享受「拆包裹」的樂趣,整理好天舟三號貨運飛船運送的物資。此後,他們將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後續空間站建造任務作準備,並進行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航天科普教育等活動。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進駐核心艙後,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工作生活,約6個月後,也就是2022年4月,他們搭乘飛船返回東風着陸場。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這次航天員在軌時間長了一倍,可以完成更多科研任務和需要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的任務。以核心艙上的無容器(材料)科學實驗櫃為何可以讓熔體懸浮,進行無容器實驗規避這個問題,利用激光升高溫度,能達到3000多度,可以開展新型實驗提純,冶煉出非常純淨的材料再進行材料研究,這些可能對地面有直接用途。

  「國際空間站有可能在2024年退役,中國空間站算是後起之秀,採用了很多新技術,雙方各自發揮特長,成果共享,能夠少花錢多辦事。」龐之浩認為,「國外航天員還可能帶來新的實驗和先進儀器,使中國空間站快出成果、多出成果,提高空間站效率。我們的科學家跟他們一起工作也可以受到啟示,使空間站發揮更好的效益。」

  「我想在兩個實驗艙『問天』『夢天』對接到核心艙以後,就可以加入外國宇航員了。」龐之浩表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