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人財兩旺/牛經濟沖天 春節票房破46億

時間:2021-02-15 04:25:00來源:大公報

  圖:牛年春節檔,民眾觀影需求得到釋放。圖為大批民眾在電影院排隊等候入場。\網絡圖片

  牛年春節,內地大熒幕市場開年便牛氣沖天。數據顯示,截至14日晚,牛年春節檔總票房破同期紀錄超45.89億元(人民幣,下同)。除電影外,「牛經濟」展現出的澎湃消費活力體現在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地過年,帶旺本地休閒消費;即使不回老家,也可快遞傳鄉思與家鄉親人在網上互買年貨,互寄特產「異地拜年」……滿滿的新春「購物車」,裝的全是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檔次和消費水平。

  【大公報訊】綜合新浪網、人民網、記者李理報道: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14日晚,牛年春節檔總票房破同期紀錄超45.89億元。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年初一春節檔首日,全國電影票房超17億元,刷新了2019年創造的14.43億元的正月初一單日票房紀錄。

  大公報記者在北京多家影院看到,在就地過年倡議和春節氣氛加持下,春節檔電影全部場次的電影票售罄。北京CBD附近一家UME影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年初一春節檔首日,首映所有場次的電影票都預售完了,一些臨時來買票的觀眾只好「望票興嘆」。報道顯示,在上海徐家匯商圈的一家影城,觀影人群排成長隊依次掃碼入場。「今年我和男友一起留在上海過年,我們早在一周前就買好了『春節檔』電影的預售票,幸虧早做準備,這兩天搶都搶不到票了。」一位正在排隊等待入場的觀眾說。

  快遞量翻倍 兩日送1.3億件

  去年春節檔受疫情影響,同檔期7部影片有的選擇線上播映,還有的選擇延後一年上映。有製片方表示,之所以選擇將電影延後一年上映,是因為他們相信今年春節黃金檔期的巨大消費潛力。

  電影票房的飆漲只是春節期間消費市場火爆的冰山一角,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消費市場都呈現一片火熱。

  有趣的是,今年春節,線上線下掀起「雲投喂」異地拜年熱潮,外地工作人員與家鄉親人互寄年貨特產成為時尚。留在北京過年的市民書洋告訴大公報,今年雖然不回家,但家裏人「雲投喂」了許多特產,自己也在線上給家裏人買了不少年貨,算是體驗一次「異地拜年」。數據顯示,僅除夕和年初一兩日,全國快遞處理就超1.3億件,同比增長223%。不少品牌快遞企業仍在堅持運營,預計全行業在崗人數超百萬人。

  智能產品 消費者至愛

  算算今年購置年貨花的錢,山東濟南市一家化工企業職員高遠發現了新變化:購買食材的花費佔比少了,購買健康產品的花費佔比多了。「現在過年不再只是吃吃喝喝,而是有了更豐富的消費。」高遠說。

  蘇寧大數據顯示,年貨節期間,蘇寧智能家電銷量同比增長42.9%,智能空調、智能音箱、智能晾衣桿等成為消費者的心頭好;廣東珠海市無界美術館推出的文創年貨,將中國春聯元素與網絡流行詞彙相結合,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在拼多多「百億補貼」專區,小度智能音箱、小米小愛音箱、華為AI音箱成為熱門產品,在日常生活中能扮演小助手角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