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蘇雨潤北京報道: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從擴大體育產品供給、激發體育消費需求、壯大體育經營主體等六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舉措。《意見》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大幅躍升,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意見》提出6項20條重點舉措。一是擴大體育產品供給,豐富體育賽事活動,優化賽事服務管理,發展戶外運動產業,培育壯大冰雪經濟,推動體育用品升級。二是激發體育消費需求,拓展體育消費場景,舉辦體育消費活動,實施消費惠民舉措,擴大體育消費群體。三是壯大體育經營主體,做大做強體育企業,搭建優質對接平台,深化體育產業交流合作。四是培育體育產業增長點,深化行業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體育數字化發展。五是強化產業要素支撐,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豐富體育場地供給。六是提升服務保障水平,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做好體育產業統計監測工作。
專家:培育國際體育品牌 香港具優勢
《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深化與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在體育產業領域的互利合作。對此,資深國際體育發展策略顧問、前國際單項體育協會秘書長殷浩然分析認為,《意見》為香港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合作契機,有助於香港利用自身優勢,與內地在體育產業方面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殷浩然強調,推動體育產業發展,需夯實場地、人才、市場三大關鍵基礎,同時要求從業者具備多維度能力:既要精通運動技術、運動科學應用與運動安全執行,也要掌握市場推廣、資源管理、法律準則、商業策略等專業技能。在此過程中,香港可與內地形成優勢互補:內地擁有豐富的體育場館資源與高水平技術教學人員,香港則在商業管理、法律法規認知、品牌運營方面經驗獨到,兩地協作既能催生更多國際影響力的優質體育品牌,也能顯著提升灣區體育產業整體產能。